设置

关灯

245 托洛茨基回来了(第1/4页)

    李晓峰没太把卢那察尔斯基的话当一回事儿,在他的记忆中托洛茨基回国的时间是五月的中下旬,在布尔什维克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之后才回到彼得格勒的,算算时间,应该还早。

    但是让李晓峰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是,转过来天,上午九点,他忽然接到了卢那察尔斯基的电话,在电话的另一边老卢用一种显而易见的激动语气向他强调道:“安德烈同志,托洛茨基同志即将抵达彼得格勒,11点将在芬兰车站下车……”

    电话那一头传来的不光是卢那察尔斯基因为激动而有些走调的声音,还伴随着唧唧喳喳此起彼伏的说话声,火车咣当咣当的行使声,甚至还有鼓乐齐鸣的乐器声。

    应该说李晓峰是比较震惊的,托洛茨基回来的这个点实在是太巧了,后天七大就要召开,他竟然提前返回了。虽说老托是孟什维克的人,但是党内的不少人跟老托关系不错,他的到来给即将召开的七大的平添不少变数。

    放下电话,李晓峰琢磨了一阵,实在想不出托洛茨基的回归对列宁有什么害处,而且导师大人已经命令他接触老托,现在卢那察尔斯基已经发出了邀请,他应该去芬兰车站迎接这位十月革命中的二号人物。

    当然,在动身之前,李晓峰觉得还是有必要通知一下列宁,毕竟导师大人很重视托洛茨基,适时的通风报信是必须的。

    “列宁同志,我刚刚接到卢那察尔斯基同志的电话,他告诉我托洛茨基即将抵达彼得格勒,对此您有什么指示没有?”

    李晓峰的话音刚落,电话那头的列宁显然是吃了一惊,导师大人很意外的问道:“这也太巧了!布哈林同志也刚刚抵达了塔夫利彻宫!”

    李晓峰被这个消息又震撼了一把,布哈林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不光是老资格,而且在理论研究和经济学上非常有建树。被称为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家,当年斯大林能斗倒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以及后来新反对派。布哈林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与其他很多跟着斯大林走的人一样,布哈林最后的结局也是可悲的,被冠以大把的莫须有的罪名之后。惨遭枪毙。

    当然,能让李晓峰震惊的不是布哈林的回归,而是他回归的时间,要知道一个多月以前,布哈林还在美国纽约同托洛茨基一起在《新世界报》撰稿。当时两个难兄难弟关系是非常不错的,据说是通家之好。

    反正托洛茨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回忆这个场景时还感叹不已,说当时的布哈林和后来反对他的布哈林简直就是两个人,并咬牙切齿对布哈林的人品大加鞭挞,认为布哈林这个人就是没主见只知道依附强权的跟屁虫。

    不排除托洛茨基有政治斗争失败之后打击报复的嫌疑,但是布哈林这个人确实缺少一点儿魄力,也缺乏一点儿政治远见。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对德和谈签订布列斯特条约的时候。老布是竭力反对的。哪怕是最后政治局达成一致,决定签约。但是老布依然不依不饶,一怒之下辞去了党内所有的职务,亲自成立了一个“左派共产主义同盟”,大有对抗中央跟列宁对着干的意思。

    应该说布哈林这么做政治风险是相当大的,但是就在所有人以为老布要破釜沉舟死硬到底的时候。几个月之后,这个货竟然又突然的改弦更张。解散了那个可笑的“左派共产主义同盟”,亲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