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481 歼灭战(1)(第1/4页)

    英国人绝对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下定决心搞风搞雨那还是很难缠的。不过暂时我们将目光转移,先去看看邯郸附近的战斗,在那里八路军115师和129师主力正同鬼子激战正酣。

    还是让我们重头说起,当时冈村宁次率领第27、第37及第110师团主力及混成第7旅团及坦克第三师团一部从郑州出发,沿着新乡、安阳向北行动。而此时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围攻之前试图返回华北的日军华北方面军一部,这一部分日军被团团包围在了邯郸南面的磁县。这一股日军包括坦克第三师团一部分,以及步兵第三师团的第五旅团一部,如今残存的兵力约五千余人。

    此时冈村宁次的第十二集团军刚刚脱离同刮军的接触,是疲惫交加。不过为了北上解救坦克第三师团和步兵第三师团第五旅团,以及寻机歼灭八路军主力,冈村宁次也顾不了那么多,是命令部队快速北上。

    实话实说,相对于疲劳,更让鬼子头疼的还是沿途糟糕的交通情况。当时郑州以北这一大片都属于黄泛区。当时的黄泛区,浮土过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是沙尘蔽天。晴天的时候也不怎么样,一脚踩下去就没到脚脖子,至于雨天更是要命,完全就是一片沼泽地。黄泛区的路只不过是厚不及尺的硬土,下面全都是黄泥浆,车队人马碾压几趟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路。而且沿途多高粱、玉米等搞茎作物,视野是相当的糟糕,容易遭到伏击。

    那么黄泛区千年以来都是这个鬼样子吗?答案是否定的,黄泛区的形成同一个人有紧密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蒋委员长,黄泛区的形成完全是他的“高招”。话说1938年刮军被鬼子打得屁滚尿流时候,蒋某人下令炸开花园口大堤,希望借此阻挡日军前进。混浊的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最终形成了跨越豫皖苏3省个县的黄泛区。

    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据说多达八十九万人,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黄河水下泄后,西边一路沿颍河入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然后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

    请注意这场还没有完,凿开花园口大堤后,黄河下游由于没有了固定的河道,于是在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间窜来窜去,这样在豫、苏、皖三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沼泽区,也就是黄泛区。

    当然刮粉们是不会承认这是的,反而竭力的为委员长文过饰非。不过再怎么洗地都没有用,因为民国时期的报纸就这场悲剧详实的记录了下来:1938年6月22日《申报》《办黄灾急振》记载:此次黄河大堤,在赵口、杨桥、花园口一带被炸溃,洪流越陇海路而南,沿贾鲁河入皖,将与淮水合流。豫南首当其冲,中牟、开封、陈留、通许、尉氏、扶沟、鄢陵、太康、西华、淮阳十县,皆成泽国,灾情惨重。黄河北岸之卫河、广济河,亦续被敌军炸决堤防,孟县、沁阳一带,复罹水灾。豫省连年水旱频仍,继以战祸,现又加以空前水灾,截至目前,难民已达四五百万人……

    造成了多少损失呢?根据刮府官方的统计,自1938年到196年,河南共有20个县形成了黄泛区,计有150余万人伤亡,其中死亡32万多人,117万人沦为灾民,房屋损失16万多间。

    而当年黄泛区中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