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三章 褒贬之间(第2/3页)

    议论评判试卷,哪有自己这当事人考生置喙之处?考生根本就没资格发言。

    一句话喝住了叶行远,李考官捏紧了叶行远的卷子,冷笑着说:“文中有一句,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压制,乃分之宜。”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动不动就遭到别人的毁谤,名誉也随着受到损害,而且还经常被打压,以至于不能飞黄腾达,被朝廷安置于闲散之位,这都是我“罪有应得”啊。

    其实叶行远此文,假托一童子向先生问道,然后以先生口吻谈论进学主旨。而被李考官提出来的这几句话,就是文章里那位先生的豁达自嘲之语,当然某种意义上也是叶行远对自己遭遇的调侃。

    副主考反问一句,“这有何问题?”

    “听起来倒是正常,但他不过一介少年,全篇假托老先生所言,然后作此怨愤语,难道不是心怀怨望?”李姓考官阐释道。

    最后他总结道:“岂止是怨望,还是诋毁,非议朝廷不明、科场不公!不然为何故意写贤人被压制和闲置?

    李姓考官开了这个头,其他考官便一起去看主考官张知府。这里张知府最大,当然要看张知府的态度,而且不少人都听说过,张知府家公子与叶行远十分不和睦

    见张知府没有阻止李考官指摘叶行远,众人心里揣摩了一下张知府的心思,大约张知府也是对叶行远心有不悦的?

    立刻又有考官附和道:“其实叶行远此人本就有些心思不对。他那些边塞诗中,有句是一夜征人尽望乡,这不是暗讽我朝边塞之治么?

    还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之句,莫不是讽刺先皇穷兵黩武?他小小一个童生便敢妄议朝政,在府试之中做这等文章,也是一脉相承!”

    东拉西扯,牵强附会,从文字之中找出大逆不道的意思,本身就是文人天生的本领。一旦存了恶意,有心去找,还不是处处文字狱?

    就像“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都能被曲解为讽刺,那叶行远的出塞诗被人挑字眼抓把柄,那也不稀奇了。

    这篇进学,叶行远纯只用童子问道口吻,写出进学真意,然而只因为写了几笔先生的穷困潦倒,就被批判为对朝廷不公的讽刺。明明是寓言,却蓄意往现实引导,那未免就有些下作。

    “哈哈哈哈!”忽然有人放声大笑。众考官顺着声音望去,不是别人,正是站在下首,沉默了很久的考生叶行远。

    李考官又对叶行远喝道:“你笑什么?”

    叶行远便反问道:“不许晚生插言,难道还不许晚生笑了?”

    “若继续喧哗考场,直接逐出!”李考官毫不客气的斥责。

    张知府一直都没有动静,没有附和,也没有反驳,最后吩咐道:“你们既然都看过了文章,那就拿来给我看。”

    试卷文章摆在案上,张知府看了几眼,就惊讶的伸出手指,在其中一句话上轻轻划动。双目之中,陡然有灵光折射。

    这一句只有十四字,看似平平淡淡,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对于少年来说,或许只是一句简单的劝学之语。却让经历过起伏的张知府心潮起伏,若有所悟,偏又如镜花水月般不可捉摸。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叶行远的文章中,老先生所说的第一句话。

    张知府也是出身贫寒,曾经十年寒窗苦读,历尽艰辛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