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四十八章(第3/3页)

    人会自找没趣来与顾炎修说话,所以无论是上朝散朝,他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路过集市,顾炎修买了三文钱的豆腐,又抓了一把青菜,卖菜的与他要账,他却一言不发,转头就走,也没人敢阻拦。

    “这官儿头戴乌纱,怎么连一把青菜的小钱都要省?”隔壁小商贩是新来的,看这情形目瞪口呆,问那卖菜之人。

    卖菜的叹气道:“你也不要这么说,顾大人是难得的清官,还是个大孝子。他虽然是大官,但俸禄有限,又不搜刮民脂民膏,家里时常揭不开锅,拿我这一把菜,实在不愿给钱也就罢了。”

    旁边有知情的又补充道:“这二年顾大人升官转了礼部,俸禄高了些,比往日已经好了许多。当初他在翰林院的时候,那才叫一个清贫,听说每日里白水度日,苦不堪言。”

    新来的小商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轩辕世界的读书人哪有这么惨的?便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能够调和邻里,和睦乡亲,在乡中都是极受尊重的人物,哪里能那么穷?

    能进翰林院的,至少也是进士出身吧,何至于窘迫至斯?

    人都爱八卦,他既然有问题,当然有人热心的为他解惑:“顾大人与其他读书人不同,他谨守圣人之志,除了官俸之外不取一文。他家原本小康,有些家私,但他又不理家务,结庐而居为亡父守孝,几年间便败落得干干净净。后来出来当官的时候,连童仆都养不起一个,又有弱妻老母,怎能过得好?”

    最关键是就是顾炎修只拿俸禄,其他收入碰都不碰,这才是他这么穷的关键。别说是收人家的钱,便是隆平帝同意颁下的养廉银子,以及各地的冰敬、炭敬,他都统统一概不取,斥之为“阿堵物”。

    这其实挺让礼部尚书萧老大人尴尬的,但又不好说顾炎修,礼部本来就没什么外快油水,这些明面上的银两反而是收入的大头。若是不取,家中日子难过,但顾炎修不拿,同僚们拿了,难免觉得面皮上不好看。

    尤其是顾炎修说话也不好听,他说,“吾本有廉,何必以银养之?只闻圣人云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哪有廉者取民脂民膏的道理?”

    这不是把所有拿了养廉银子的同僚都骂进去了么?

    所以同僚们和上司都对顾炎修敬而远之,不过他自己却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