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15章 萧家问对(第1/2页)

    萧汝芳的家就住在开原城南,是一座很传统的东北民居,没有什么亭台楼阁,只不过是三面瓦房,萧汝芳和大夫人住在正面的房间中,西房住着他的小妾,东边一溜则是厨房杂物间之类。

    这房子的规模别说比着关内的进士家庭,就是山东一带的普通民户,大概稍有田产之家也能置办得起。

    这也是铁岭一带的正常情况,明代文人笔记记载铁岭一带的士大夫之家生活状态就是“彬彬若邹鲁城郭之民”,至于辽东的乡间百姓这时还大量保持着元朝之前的习惯,所谓“男女聚会荡无防检”,“大有左衽者”。

    听说萧汝芳要招待贵客,他的两个儿子早早就从外边回来,萧汝芳的妻妾带着仆人忙碌着做饭,吃的食物也极有东北特色高粱米水饭、蘸酱菜,又到市面上去买了卤鸡鸭回来。

    一直忙碌到傍晚,萧汝芳坐在正堂中举杯欢迎王文龙“建阳来我家小坐,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荣幸之至。”王文龙笑着回答说。

    萧汝芳又指着做中一个军官模样的男子介绍“这是我的长子,萧伯先,在城外经营田亩之事。”

    王文龙连忙拱手见礼“萧朋友好。”

    “建阳先生好。”萧伯先虽然是萧汝芳的儿子,但看模样就知没什么文彩,更像是一个大地主。

    萧汝芳又指向自己的二儿子说“这是我二子仲才,也是个读书不成的,如今在卫所中袭了个官职。”

    萧伯才四十几岁模样,为人比大哥圆滑的多,他笑着跟王文龙见礼说道“半个月前听军中说本地来了大名士,那时我就想回来见见,又听闻先生北边去了,前两日才听说要到开原,我连忙便向军中告个假赶了来,这才能见老先生一面。”

    “仲才兄太热情了,今日能见到兄长,亦堪称快。”王文龙笑着说道。

    内地的读书人家子弟一般不会经商和从军,但在铁岭卫却很少有这样习俗。今天到萧汝芳家吃饭,王文龙处处都能感觉到辽东和内地习俗的差别。就比如这会儿他们吃着饭,而场院里还摆着一口萧汝芳给自己身后备下的棺材。

    当然,这种习俗在江南也有,不过王文龙一进门就发现这棺材的材质是松木。

    松木的价格便宜、木质软、还容易开裂,在关内肯定不会被用来做棺材,但这却是辽东人的习俗。

    当年辽东总兵韩玺临终前听说家人为他去南方求取杉木为棺,立马劝阻说道“吾东人,以松木为棺,从俗可也。”本质上是辽东地方认同的体现。

    王文龙和萧汝芳一家人在饭桌前坐下,边吃边聊,聊的都是些家常之语,并没有说到什么学问上的事情。

    直到吃完饭萧汝芳才让仆人抬张炕桌来,他和王文龙面对面坐下,泡了茶,点起灯来说话。

    萧汝芳的两个儿子也在一旁拿过马扎来坐着听讲。

    萧汝芳指着自己书桌上的那一套民族国家论道“我看建阳的书籍,对于这民族主义分外推崇,本质上似乎乃因是对济世救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想要同建阳讨教一二。”

    “先生请讲。”王文龙说道。

    “建阳对于如今辽地情形如何看”萧汝芳斟酌着问道。

    王文龙直白的评价“我在关内时听闻自从李总兵上任辽东以来辽东几年不闻金鼓,百姓安乐。然而此次真正到辽东实地走访才发现,辽东这几年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