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79章 儒门大家的推崇(第1/3页)

    陈元藻作为书画家,在读书上,他除了研究四书五经之外,对于秦汉古文也非常爱好。他喜欢先秦文字之中那种浪漫的气息。

    只不过此时对于古文的研究还有许多未确切之处,许多先秦古籍的翻译常让陈元藻觉得不对意思。

    而陈元藻一开始看训诂学方法论就见其中有大量考究先秦古文字的内容,瞬间便引起了他的兴趣,接着他又翻阅到其中的甲骨文相关内容,更是对殷商古文感到好奇,读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已将第一册书给翻完。

    他再抬起头时才发现时间已过了半上午,只是他所等的官船还没到,却见有个六十几岁的老儒生也在一边等船,那人此时正好奇的看着他怀里的书。

    陈元藻在读书时怕书被偷,所以直接将一函新书给抱在了怀里,反倒是将自己的包裹随意的放在手边。

    那年老的儒生见陈元藻抬头,亲切的笑道“这本训诂学方法论实在是本好书,第一册才刚刚开头,后面几册讲的更加精采。”

    陈元藻点头同意说道“只看笔者对于金文的研究便知道他之学问乃是有的放矢的,许多世上人对于钟鼎文常见的错误认识在这书里都给解析的清楚。”

    “你还会写钟鼎文”那老书生惊讶问道,“这可是难得的本领了。”

    陈元藻笑着说道“我在乡间便是靠给人写字作画谋生的,石鼓书、钟鼎文,这些都是必要学习的字体。”

    “倒也是个有趣的后生,”那老者主动介绍道“老朽周汝登,字继元,不知小友名姓”

    陈元藻闻言惊讶道“您就是海门先生”

    周汝登点头笑道“你听过我的名字”

    “海门先生周汝登天下谁人不知,在下幼时便拜读过先生的圣学宗传。”陈元藻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其实我也是阳明门徒,只不过我的经学功底实在太过稀松,许多深刻内容都解它不清。”

    周汝登听说陈元藻也读过自己的书,颇为高兴。在这年代能够有机会读时新的经义书籍就绝对算是文人之中的佼佼者了,大多数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其他的书籍是翻也不翻的,即使读些时兴作品也更多是之类。

    周汝登立马就把他认为是可以交谈的对象,于是也铺了旧衣服便在陈元藻旁边坐下,原来他也是在等船的。

    两人聊起训诂学的内容来,周汝登问道“你读这本训诂学方法论可觉得此书有什么优点”

    陈元藻回答道“我只不过是读过一些先秦古文而已,并没有太深的研究,实话实说,建阳先生所引用文字我许多都未读过,写的是对是错、有何奥妙,我都品味不出,这是我学识太过浅薄,海门先生是大家,我想问问先生以为此书所讲的训诂学方法如何”

    周汝登毫不犹豫的夸奖说道“这本训诂学方法论所想做的是开具一种考据学办法,王建阳举的例子只是为说明相应的训诂学方法该要如何实际使用,哪怕没读过对应的原文也可以看懂,若说举例的恰当与否,在我看来该是这些年中小学作品绝无仅有的了。”

    “这书所写的内容和所教的办法还只是第一层,真正厉害的乃是其中所透露出的思想,用考据学的办法去研究古文,这又是王建阳将尚书古文疏证之中未完成之事继续拓展。若是日后所有研究都照这个方法来做,那这天下的学人便是另一番面貌,甚至可能将今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