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4章 《国富论》(第1/3页)

    第124章 国富论

    王文龙坐在书房之中摊开稿纸,一盅一盅的喝着浓茶,却始终没有动笔。

    虽然知道要写国富论,但怎么把百年后英国的作品在这个时代好好阐述出来,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英国于1760年代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国富论的出版时间就在1776年。

    此书从作为国富基础的劳动到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分工,到因分工而起的交换论及作为消化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价格以及构成价格的工资、地租和利润,整个都是对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的观察和分析。

    如果没有英国的工业革命作为观察样本,想要写出来是极为困难的。

    而此时王文龙就是要做这么一个平地抠饼一般的论述。

    这绝非直接照搬那么简单,必须要符合此时大明的国情。

    国富论中有大量来自于当时英国社会实践的数据信息,工业革命时代的生产统计资料详细程度远远不是还处于农业时代的大明可以比的,这年头的县城库房也就几个人就要管着全县所有人的生产生活以及税收数据,经济模式基本上还较为简单。

    但是原书之中从客观规律观察出结果的这一叙述逻辑不可以改变,所以王文龙必然要查阅大量资料,并且在实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自己补全一些信息。

    这么详细的数字资料即使王文龙前世看过不少历史书也不够用,好在他现在工作的地方就是布政使司衙门,管着全省税收户口数据,这些数字王文龙还是有条件可以查到的。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写作于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那时面对工业大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自己的生产生活,统治阶级也需要一种理论去理解当时的社会。

    这情况和这时的大明还真有些相像,同样是面对商品经济到来的手足无措,王文龙觉得不少数据应该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接下来几天时间,王文龙没有立即动笔,而是在和徐学聚表示自己想写一本新书需要查资料并得到徐学聚支持之后一头埋进了布政使司衙门的户册之中。

    这也是这年头写作必须要和官府合作的原因,许多资料都必须要从官府才能弄到。

    自从隆庆开海以来,福建作为拥有对外贸易港口的海贸大省,其实经济结构已经悄然发生改变,福建地少人多,百姓只能做生意谋生,伴随开海之后许多产业已经是出口大宗武夷山的茶叶,泉州的海丝,德化、建阳的瓷器,全都是在隆庆之后几十年间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其原因自然就是为了出口。

    王文龙特别注意新兴形成的产业集群,特别是泉州海丝生产,他翻了好些记录,把整个泉州丝织品在开海之后重新兴盛的过程记录下来。

    埋首于明代的记录之中,王文龙恍惚间甚至找到了自己前世在大学里写毕业论文的感觉。

    时间一晃就到了四月上旬,徐光启终于要离开福州,而王文龙也选择和他一同北上,这一次却是应了吴山社之邀去参加春末的文会。

    吴山社的书信是前两天来的,原因是袁宏道又从京城辞职了,决定回湖北公安老家隐居,走大运河要过三吴,于是吴山社朋友得知这消息,就号召天南海北的社员一起到江苏去聚会,正好方便接待袁宏道。

    “这些书籍都带上。”王文龙送给徐光启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