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7章 即将到来的小冰期(第1/3页)

    第117章 即将到来的小冰期

    为了避免染上太多政治问题,王文龙建议报纸的主要内容还是在商业情报和娱乐上,徐学聚也觉得有理。

    这并不奇怪,前世欧洲报纸行业也是从“通商情报纸”开始的,这是在廉价印刷术普及、衙门思想还未转变阶段自然的折中产物。

    至于报纸名字,王文龙最开始建议的是四民商报,徐学聚听了却是摇头,他道“纸上只要有个商字,只怕读书人家都不来买了。”

    徐学聚自己也提了几个名字,什么斋什么轩的,但王文龙也表示报纸的主要购买者还是小商人和中产之家,弄得太过于文绉绉这些人只怕要望而却步。

    两人说的几个名字都有不妥,最后还是王文龙想个主意“咱们这报纸一月三份,不如就命名为旬报,简单直白,也不见有多俗气。”

    徐学聚想了一会儿也是点头“倒是这个名字最平直。”

    报纸名定下就开始分排版面,王文龙拿出后世报纸的排版方式,直接把一张六尺全开的毛纸一开为四,折成一份四页十六版的报纸。

    这尺寸和后世的报纸尺寸相差也就是几厘米。

    后世报纸的印刷版式是经过全世界纸媒时代共同检验的。

    在纸媒时代末期无论是什么文明、什么文字,无论是横写竖写,左读右读,几乎全世界所有报纸都统一成了这样规格。

    而且王文龙还知道今年推广红薯种植的另一个必要之处天变。

    “更关键是省钱,大开版印刷,只要报纸不破就不会丢页,完全不需要装订,而且版面够大,哪怕印刷过程之中有一些套板问题也会被忽略,印刷的精度要求可以变得更低。”

    这是前后三百年最大的一次气候事件,三十立方千米的火山灰冲向天空,全球都能有所感受。

    生长力强,耐旱,高产,适应度高,生熟都可以吃。

    火山喷发出来的灰尘和硫化物将越来越长时间的悬浮在高空中遮蔽阳光,天气只会越来越寒冷。

    随着中国的人口数量增加,适宜主粮耕种的田地会越发紧张,红薯在贫瘠之地上的生产能力就越发有价值。

    不止福建,前世到建国时南方许多地方的红薯产量已经超过主粮,一年十多亿担的总产额可不是开玩笑的。

    明年将是六百年中地球最寒冷的一年,一个无夏之年。

    两人商议定下最终报纸便暂定为两页,八个版面,内容包括朝廷公文,官员任免,商业情报,市井消息,生活常识,杂文等等,每月逢十发行。

    徐学聚连连点头,“难为你想的如此详细。”

    王文龙低头一看,只见碗中青菜碧绿、丸子金黄,加上一碗满是海鲜的鲜汤,看起来就颇为美味。

    还有好朋友徐兴公也可以拉来做特约作者,他的红雨楼在八闽都有名气,大可写一些藏书推荐的内容,徐兴公也是闽中诗坛的大将,有他出面写文肯定能够在此时的文人之中引来关注。

    王文龙笑道“做的很好,多谢婶婶忙碌。”

    徐学聚越想越美,笑道“这说不定还能给衙门增收。”

    原来到了三月红薯播种的时间,今年徐学聚鼓励百姓推广新作物,加上有王文龙的请求,于是李鼎从泉州来到福州,邀了一些道友四处到乡下去给各地瓜菜仙人庙做道场,推广种植。

    王文龙见李鼎一脸烦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