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87章 草台内阁(第1/5页)

    第487章 草台内阁

    “臣请谏,重选殿阁大学士”

    “臣等附议”

    洪熙五年腊月冬至日,当朝臣内外数千文武官员身穿朝服,手持笏板作揖唱声并下跪,其场景不可谓不震撼。

    殿阁大学士,这是洪武年间丞相被废除以后侍从左右,以备顾问所设置的一个制度。

    自永乐十二年开始,朱高煦便开始慢慢闲置殿阁大学士,内外廷每日二百余本奏疏,四百余件国事都经他手处理。

    他的精力虽不如朱元璋充沛,但处理这些政务还是能在一天之内处理好的。

    只是随着年纪日渐增加,他也开始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故此下放了部分权力给六部,内外廷每日奏疏下降至一百六七十,国事仅在三百余件。

    如果以朱高煦个人的意见,那他自然不会那么快复设殿阁大学士,但西厂和锦衣卫的举动,不由得让群臣愈发担心。

    尽管史书上的永乐三大案都是出自朱棣手笔,可庙堂上的群臣谁又不知道,这三大案手笔都是朱高煦所为呢

    甚至可以说,其中不少案子,便有庙堂上部分人的推波助澜。

    由于徐硕是云南左布政使,故此将其调回北京担任正五品殿阁大学士后,朱高煦也要给予相应的补偿,最少不能让其生活出现什么问题。

    殿阁大学士虽然等同皇帝的秘书处,但大体都是文官在担任,从未有武官担任大学士的说法。

    一时间,众人针对殿阁大学士的人争论不休,面对他们的举荐之声,朱高煦只是轻声咳嗽,群臣纷纷闭上嘴。

    正三品散阶的俸禄,足够徐硕在北京买一个五六亩的宅子,雇佣十几个仆人伺候他了。

    “陛下,臣亦举荐兵科给事中王回”

    正旦节这日,大明绝大部分的地方都较为寒冷,而其中能被称呼为闷热的,便只有云桂广东及南部的交趾、南洋各宣慰司了。

    陈昶也知道他这么说会让自家陛下失望,可奈何大明疆域太大,稍微有才干的武官都被派往边塞了,朝中大多都只是一群从边疆退回来养老的武官,指望他们进入殿阁,那不是丢人么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话音落下,朱高煦便起身离开了龙椅,群臣见状山呼万岁。

    如此想着,朱高煦也缓缓闭上了眼睛,顺带松了一口气。

    由于朱高煦改常朝为十日,而他又只接见六部尚书及六府都督,故此众人不免担心起来。

    朱高煦突然补充了一个徐硕,而这個名字让殿内的王回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但又迅速低下头去。

    不止是百姓,就连官员也毫不例外。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在庙堂上明说殿阁大学士不得担任任何职位。

    虚就是虚,实就是实,若是像中后期一样,内阁大学士兼六部尚书职,那就有点权力过大了。

    看似传统派在殿阁之中人数最多,但实际上庙堂之上依旧是渤海、新政为大。

    “陛下,臣举荐御史薛瑄”

    “此事,朕也考虑了很久,诚如诸位所说,这殿阁大学士确实应该选,而我也准备从群臣之中选出五人担任殿阁大学士,不知道诸位可有举荐之人”

    对此,朱高煦心知肚明,故此才开口道

    “陛下,臣举荐兵科都给事中王回”

    “既然如此,便选王回、薛瑄、杨荣、杨溥徐硕。”

    大明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