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1/5页)

    第478章 洪熙三年

    “啪”

    “陛下神射”

    硝烟中,洪熙三年如期而至,站在太学军械院射击场上的朱高煦收起了手中的步枪,无视旁边人的恭维,等待远处报靶的士兵回应。

    “九环”

    远处的兵卒宣唱,朱高煦听后颔首,将手中步枪递给了身旁的太学士们。

    “这线膛燧发枪好虽好,就是不太适合现在装备部队。”

    站在朱高煦身旁,随之而来的杨展也颔首道

    “国朝六十八万军队,其中三分之二装备燧发枪,三分之一装备火绳枪,这线膛枪虽然比较精准,但确实不适合现在换装。”

    对于杨展的话,朱高煦颔首认可,同时将目光放到了军械院的博士赵淳身上“火药一直没有进展吗”

    “回陛下,暂时没有进展。”赵淳汗颜,他接手军械院近十六年,但对于火药的研究却一直停留在颗粒黑火药的阶段。

    他们试过将许多物质添入火药中,但都达不到提升威力的结果。

    臣入山东,闻天旱而粮无收,虽永乐间百姓积蓄甚多,然依有饥苦者拾草实以食,深为怜悯。入民舍,见鹑衣圮灶,实不忍。

    他去视察了冶金院和建筑院,水泥的强度较之前有了增加,但依旧达不到浇筑高架桥的标准。

    “在长江南岸的武昌修建一条通往岳阳、长沙、衡州、郴州、韶州抵达广州的铁路。”

    “”

    “南洋、东洋已经开始进行纠察,等这些结束后,纠察就会对小西洋的军队进行纠察。”

    简单言语间,双方便定下了海军的纠察制度。

    “海军内部已经组建了纠察千户所,专职纠察。”

    遇到比较紧急的事情,由机车头拉拽单一乘客车厢,时速则是可以保持在每个时辰一百二十里左右。

    “随后,从开封修建一条经过南阳、襄阳,抵达汉阳的铁路。”

    如果地方发生叛乱,北京只需要两天半的时间就能组织军队抵达南京和西安,最多三天半就能抵达广州,五天就能抵达哈密。

    “此外,交趾境内铁路也容易修建,但一进入云南,我这心底便没了底气。”

    西南铁路经过勘察,大明确实没有这个技术水平能翻越秦岭,亦或者从叙州修抵陇川。

    兴许是被朱高煦对付孔府的决绝给吓住了,庙堂上那帮老蛮子倒是没有再找他麻烦,每日只是低着头处理政务。

    走在太学之中,朱高煦对杨展袒露大明朝未来的铁路计划。

    “不过有一说一,对于这几条铁路,我还是比较担心有些地方难度太大,我们无法通车。”

    “西南铁路无法修通,现在只能另辟蹊径了。”

    在他看来这群人不论贪腐,暂时养着,待国库出现问题再动手也不迟。

    “继续加油吧。”

    这段铁路不过八百里,耗银三百四十余万两,三年工期,难度并不算高,毕竟经过的地方都是成都平原的范围。

    兴许是年纪上来了,自觉精力不足的朱高煦也开始渐渐下放府衙一级的奏疏给了六部和司礼监处理,自己只需要查阅修改就行。

    “对于开封到郴州这段我是比较有信心的,但郴州到广州需要翻越山岭,我们能否做到问题很大。”

    “此外,再从交趾海阳港修建一条通往交趾、宣光进入云南临安、抵达昆明的铁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