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27章 线索中断(第1/2页)

    第527章 线索中断

    车上,张辉开始布置行动组接下来的工作。

    “第一,赵胜利这边不能放松警惕,查他的人际关系,看看他和什么人有重大利益冲突,关注其中的男性失踪人员。”

    “第二,找到那个石匠的老家,查查具体情况。”

    行动组在石刻园这边开展工作的时候,现勘办公室那边也有了新的进展。

    玉米的检测结果,终于送了回来。

    实验室,四个人围着一张报告。

    “海州市”

    杨森皱眉疑惑开口。

    种业公司那边关于玉米粒的检查结果显示,石像里的玉米就产自海州市周边。

    “玉米粒儿不管是死者带进去的,还是说凶手无意间带进石像里的,都说明案发地点或者死者、凶手都可能是海州市周边的人”

    老白昨天上网查了有关玉米的一些信息。

    别小看这一粒小小的玉米粒儿。

    每一个产地的玉米成分,其中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都有不同。

    尤其是微量元素含量,能够较为准确的确定出玉米的原产地。

    种业公司那边给出的结论是玉米产自海州市周边,就是因为玉米当中含有锌的微量元素量比较高,各种微量元素和海州市周边土壤当中的微量元素比例较为接近。

    陆川关注的是另一个点“水分,玉米的水分含量极少,是经过人为烘干的。”

    正常情况下,玉米的含水量在2030。

    但实际的收割过程当中,陆川昨天专门问了一下,以前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

    收割的玉米一般含水量在3040之间,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含三十个水到四十个水。

    这种含水量的玉米,容易发生霉变,不宜长期储存。

    在北方只有冬天经过长时间的冷冻后,玉米才较为容易储存。

    所以玉米的售卖价格和含水量是有关的,含水量低,售卖的价格高,含水量高,售卖的价格低。

    而如果玉米想要达到长期安全储存的目的,其含水量就要降到至少15以下。

    石像内发现的玉米粒含水量在10,这就一定是经过人工烘干的。

    自然状态下,玉米是很难达到这个含水量的。

    杨森昨天和陆川讨论过这个问题“小陆,你的意思是从周边的大型玉米烘干机着手”

    给人的尸体进行烘干,一般的小型烘干设备肯定不行,而如果是大型的玉米烘干机或者是烘干塔,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比较好了。

    不过陆川却摇了摇头。

    “在没有看到玉米粒的检测报告之前,我觉得玉米烘干机或者是烘干塔对尸体进行烘干,从而形成干尸是有很大可能的。”

    “但是”陆川拿起检测报告“我昨天查了一下资料,也问了一下,现在还在农村种地的一些同学,关于玉米烘干,在烘干塔里面只要达到14个水到15个水,就是安全储存的标准了。”

    “但是像这粒玉米脱水到只有10的含水量”

    “玉米的含水量从30,40这个区间脱水到15是比较容易的,想要到达14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13这个含水量只有大型的高标准粮库才会有这样的高要求。”

    “10的含水量在大型玉米烘干塔里是不可能做到的。”

    陆川说这个不可能并非是绝对的,不可能而是相对的。

    烘干塔确实可以把玉米的含水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