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23 慈善(第1/2页)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323 慈善

    时间荏冉,不知不觉三年已过,王刚和郑娟都已经研究生毕业,顺利取得硕士学位。

    本来学校还挽留了他们,希望留校读博,可是他们都拒绝了。

    王刚拒绝是因为时间不够用,他实在没时间求学下去。

    水自流和孙赶超南下建立公司,王刚也不得不常常去羊城指导他们。

    做生意从来不是一句话就能做成的,期间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水自流毕竟没有经验,前期需要王刚在背后把控,香江那边的关系也需要他来维护。

    周秉义已经调到了羊城,去了最苦最穷的地区,当了个小小的支书。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脱贫。

    现在农村脱贫,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没经验,教训倒是不少,又苦又累,还要担责任,想去的人不多。

    周秉义想要把工作做好,还得王刚出手帮忙。

    王刚在四合院世界已经经历过一次八九十年代,对于羊城如何发展,如何振兴经济,有着自己的办法。

    况且王刚手上有钱,帮助一个小乡村脱贫还是很容易的。

    在他不计代价的帮助下,周秉义很快就做出成绩,并且成为羊城改开的标头兵,受到上级多次表扬。

    周秉义和王刚俩兄弟,一个从政,一个经商,彼此相互扶持,各自发展非常的好。

    水自流在王刚的指导下,在羊城建了两个中型制衣厂,解决大量就业岗位,还成为重点扶持企业。

    王刚并没有完全关注实业,在金融市场也多有斩获,手上原本几百万的资金,极速膨胀多倍,解决原始资金的累积。

    做了几辈子生意,王刚赚钱的手段太多,加上紧紧咬着改开的风口,腾飞只是时间问题。

    王刚的事业几乎泛善可陈,郑娟却有些曲折。

    硕士毕业后,郑娟走出学校,进入特殊学校任教,初为人师后,郑娟才真正明白教育工作的困难。

    特殊学校不仅教育身体残缺的人,还要教授那些天生智力缺失的人。

    郑娟任教的第一年就遇到重重困难,一年瘦了十几斤。

    更让她绝望的是,特殊学校不仅缺人,更缺钱,教室里最基本的课桌椅都不能保证。

    更别说全国各地还有大量的特殊人群无处安置。

    一般的私人企业很少招残障人士,公家单位的岗位空缺更少,正常人都不够分。

    王刚得知郑娟的困境后,立刻就有了主意。

    “我的傻老婆,明明身边有个大款可以帮你,你怎么不找我。”王刚对郑娟笑道。

    郑娟苦笑道:“我也想过找你帮忙,可我老师说用你私人的钱,贴补学校不是长久之计,况且我也知道让你拿钱出来不合适。”

    王刚摇头道:“我可以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以后基金所有收益都用以特殊学校的开支。”

    郑娟不解道:“你现在到底有多少钱”

    这三年来,郑娟很少过问丈夫的事业,只知道他和朋友合伙做生意,赚了一些钱。

    “我在内地资产不算太多,也就一千来万,不过我在香票,炒外汇,赚了一亿美金。”王刚老实的说道。

    郑娟目瞪口呆的看着丈夫,以为自己刚刚听错了。

    “你是说一亿,还是美金”

    王刚点头道:“我在香江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专门从事金融股票的投资,这三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