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7章 无助之人(第1/3页)

    第37章 无助之人

    量子释能综合症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

    无论是陆沉,还是穆知然,又或者杨伟民和唐庆隆,大家其实都对这个名字颇为满意他们是科学工作者。作为目前联合政府体系下政治地位最高的职业和群体,他们必须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为脆弱的社会多加照顾和考虑。

    “人会变成超级炸弹,在发烧后突然爆炸”这种事情本身就不宜公布给全社会普通人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他们不可能准确有效地区分“发热”和“爆炸前的顽固高热”。

    而这样的群体,在“危险且复杂”的大崩溃后时代,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既然无法准确分辨,那就干脆不去“辨明”。

    普通人会把所有的发热都当成爆炸前的顽固性高热,远离任何发热的群体。

    这种策略在面对传统传染病的时候或许还有一些效果,但面对微观领域堪称鬼魅的量子纠缠效应,这些策略能起到多少作用这还得打个问号。

    因为预判了普通人的反应,唐庆隆院士才特意把“名字要取的脱敏一些”作为了第一要务。既要通过命名来表现我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以及它的一些特征本质。同时还要让普通人不至于一看见这个就惊恐。

    陆沉一开始还觉得这个点子不错,直到开始第一次接触北美研究中心的“预备役研究人员”后,他才开始怀疑起了这个决定的正确性。

    和东亚区的研究人员们不同,北美区的科技工作者们明显更加活泼一点。当陆沉略带紧张的登上讲台时,台下一片坐的零零散散的白大褂们一起抬头看向了他的脸。

    然后音乐响起,白大褂们用精准或者跑调,男低音或者女高音的歌声,磕磕绊绊地唱了一首不怎么押韵的,用来表达大家对陆沉的欢迎的歌曲。

    曲子本身挺好听,就是唱的太差劲了些。

    陆沉站在讲台上,尴尬的听完了歌曲,然后尴尬的结巴道,“谢谢谢谢各位的热情欢迎,类似的活动咱们以后可以尽量减少一些。”

    这些金发碧眼白皮肤的科技工作者们,本质上和东亚区的同事们并无差异。但他们确实更擅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陆沉第一次放出“量子释能综合症”和它的相关细节定义时,台下迅速传来了一阵压根就没打算遮掩的惊呼和讨论声。

    陆沉不得不停下讲解,静静等待着这群同行们结束讨论。但没想到这群人直接就展开了辩论辩论的内容大概是“当电子轨道导致疾病,这种疾病到底算是大内科管辖,还是应该交给传染病专科治疗。”

    这个愚蠢中还带着一点清澈的辩题听的陆沉连续翻了好几下白眼。最后他决定打断这种毫无价值的讨论,并且就此给出自己的看法,“你们管它到底是什么分类呢,所有科室专业联合治疗都未必治得好竭尽全力就是了。”

    话虽如此,但是“竭尽全力”要是能解决问题,联合政府倒也不至于下这么大本钱搞研究项目。陆沉向这些同行通报了一下他们现在的研究成果,然后得到了一阵普遍的“质疑”。

    北美区同行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循证性不足”上。他们认为唐庆隆院士领头,穆知然进行的研究太过粗糙。尤其是对“大崩溃发病”和“量子释能综合症”之间的互斥关系不太满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