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64章 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第1/2页)

    第464章 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

    东印度公司一听要上交更多利润,董事会只能讨论,然后决定上交三分之一,至于其他投资人只能一个劲的安抚。毕竟是陛下让他们成立起来的,不然散架也是分分钟的事。

    此时的东印度公司实力已经雄厚许多,来自印度和其他地方的贸易都由公司垄断。同时也拥有了一支军队用于扩张。

    1408年,东印度公司与孟加拉苏丹国发生冲突,苏丹征集了两万人进攻公司商站,但在卡里卡塔被对方的火炮部队打了个全军覆没。随后公司继续向北进攻,占领了一小块土地,并在这上面建立起一座军事要塞和城镇。并以皇子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新亚历山大港加尔各答。

    以新亚历山大和卡米勒两个地方为基地,公司不断的向内部渗透。他们控制了不少当地商人,并将其转化为买办,开始对印度这个地方进行压榨。这里的人口太多,宗教、语言太复杂,不适合搞同化,只能分而治之。

    印度厅将印度划分为三個区域,每个区域有一名负责人,下辖若干行政人员。全都是从罗马招募来的的,一个普通职员的年薪是6列伊,市长25列伊,总管80列伊,都是罗马普通行政人员一年收入的数倍。他们还可以从其他地方赚取外快,这让公司的名声越来越大,报名的人越来越多。

    孟加拉区的总管莫尔德维奇十分庆幸自己报名参加公司,并且一路坐上孟加拉总管的位置。再努努力就可以成为印度总督了。

    除了年薪,莫尔德维奇还做些别的事情来赚点钱。比如强买强卖当地民众的粮食,逼迫当地农民种棉花等。

    “老爷,今年棉花的价格看样子还得上涨。按照目前的产量,会增加1000列伊的收入。”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修建了上百个商站和数十个要塞,通过对食盐等商品的垄断来获得更多利润,同时也将南部地区的阿拉伯商人挤出去。让他们只能龟缩在其他地方,这样更方便自己独占利益。

    这样的压榨让公司和罗马获得更多利润,不过就是苦了印度人,不过他们不是信来生吗,就直接忽悠说你受的苦越多来生就过的越好,没想到他们热衷的程度比那些苦修的修士还厉害,恨不得把纺织机都给打冒烟了,果然是打工人的天选之地。

    以莫尔德维奇为首的一批罗马人在印度购买土地,他们种植棉花、黄麻等作物,聘请印度管家进行打理,还不允许印度佃户种植粮食,粮食需要从商人购买。而那些人都是和他们商量好的,等粮荒的时候提升价格,然后在六四分成。这样自然是不厚道,但在这里,又有谁是厚道人呢

    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想着去改变印度。印度厅根据各种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印度不适合改造成本土,因此只能当一个殖民地。他们赚钱就行了。

    正好印度的宗教体系给予他们合适统治的土壤,他们与当地的婆罗门、刹帝利,也就是大地主、酋长等人合作,并且发展一批吠舍为手套,统治其他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贱民。这些人的数量非常庞大,罗马可以通过包税、垄断商品获得利益。

    除了印度,公司还盯上了与孟加拉隔海相望的另一边,当地生产的大米和翡翠可以出售给东南亚的塞里斯人。为此就在对面设立了一个商站,准备渗透进去。

    印度本来有自己的棉花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