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26章(第1/2页)

    第426章

    君士坦丁堡的天气终于有些凉快了,在市中心的广场上,一个临时搭建的行刑台正在等待处决的人。

    斯克罗坐在囚车里等待着死刑,在街道两旁已经有不少的人冲他叫骂,他已经麻木了。

    本来是要被处以绞刑的,但皇帝陛下特别大度,改成了砍头。

    他也不会说什么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样的豪言壮语,只是慢慢的走向属于他的结局。

    “陛下,叛贼已经被行刑。”

    “嗯”

    米尔恰对反叛者没有什么宽容心,什么招安和谈想都不要想。他自认为给威尼斯已经够仁慈的了,结果换来的是他们的忘恩负义。

    为了记住这次教训,米尔恰要专门让人写一篇文章记载这件事,还要让天下看看这群人是如何忘恩负义,有负圣恩的。

    “朕自以为仁慈对待每一个臣民,可没想到总有人要挑战皇命。”

    这几个月真是折磨,米尔恰再也不想让威尼斯留下任何足迹。毁灭吧。

    “不仅如此,还经常赔钱给其他国家,而且还是打赢了交的,没见过这么奇怪的。”

    皇帝现在特别喜欢听东方的书籍,不过那些历史太枯燥了,但不一样的历史解说可感兴趣了。比如一本叫世说新语的书,里面的才子七步就写成了诗、两位贪生怕死的逃难坐船的事情非常吸引眼球。

    大学和图书馆的翻译运动可是增加了不少知识,学者惊叹于东方的先进科技和理论,也难理解其中历史人物。

    “我跟你们说,这个叫宋的国家对不起他的臣子。本来马上翻盘的事情结果君主非要求和,就算是谁也不会这么做的。”

    学者对这個宋国感到奇怪,一方面他的经济科学文化达到顶峰,另一方面他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还大量赔款,输了没什么,问题是赢了还赔,他们的君主是不是人均胆小鬼

    “不过他们的大臣是不错的,有一位宰相挺身而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对吧,我记得是这位宰相将岌岌可危的王国推入了深渊。”

    另一个学者反驳这个观点,他觉得贸易需要自己发展,政府的政策就是保护正常的交易活动不受犯罪危害,同时要保证不与民争利。这样才能促进国家财富的增长。

    “你这是什么时候的观点,国家应该将资源投入生产中,并且要从利润高的行业抽取较多的税收,不能让商人势力强大这才是帝国的长久之道。”

    关于这位宰相领导的运动让学者陷入分歧,毕竟能够参考的书籍争议很大,难保正确性。不过实行的政策倒是让他们刮目相看,不管是修水利还是官方贷款,都有保护农业农民,抑制兼并的色彩。这也是他们所推崇的。

    由于进口书籍太多,以至于学习东方语言成为大学学生的一种潮流。图书馆给予的翻译薪水非常丰厚,在翻译的同时还能够学习知识,这样的岗位通常有很多人申请。

    当然这里面的历史是最有分歧的,特别是叫宋国的历史,针对那位宰相领导的国家改革以及后面几十年的两党党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且还蔓延到大学里,关于这里的讨论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分割线

    经历几个月的航行,梅森终于回到了君士坦丁堡。这次他从安德烈堡到君士坦丁堡的这段航线特地考察了一遍,从中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