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45章 稳中向好(第1/2页)

    第345章 稳中向好

    而在东印度公司承包明日贸易一段时间后,还有一个国家找了上来,希望能承包他们和日本之间的贸易,这个这个国家就是朝鲜。

    洪武末年,日本的足利义满接受李氏朝鲜方面取缔倭寇的要求并与之建立国交。日朝贸易由此建立,不仅幕府,守护大名、地方豪族与商人皆积极参与,故贸易繁盛。日本向朝鲜输出的物品有从对南方的贸易获得的苏木红色染料的原料与香木芳香木材如檀香等,类似于明日贸易。朝鲜向日本输出的物品有棉花、朝鲜人参、大藏经的经典版本等。棉花不仅为一般民众用于制衣,也被战国大名用于制作军服。

    日朝贸易导致居住朝鲜半岛的日本人增多,因此朝鲜在“三浦”设置倭馆以安置管辖之,以与倭寇区别。但由于贸易的活跃进行,走私也逐渐增多,故朝鲜官僚开始强化对居留的日本人的管制。

    听闻宗主国将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承包给第三方了,朝鲜大王就让人去南京,希望他也能过承包朝鲜和日本之间的贸易。

    对于这个请求,梅森也痛快的答应下来。谁会和钱过不去呀,朝鲜允许他在釜山开设商馆,每年也是交出贸易额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

    而从南洋向北的船只是一艘接着一艘,他们载着国外的香料、硫磺等货物在宁波出售,又大量购买瓷器、茶叶等运输海外。在开放港口的头十天,市舶司就赚取钱财11万两白银。可见贸易兴盛。

    不过东亚距离罗马还是远了,贸易红利暂时没有吃到,但就靠从淡马锡到君士坦丁堡之间的航路,他们也能过的不错。总共88万列伊的收入被送到总部。

    公司终于看见钱了,他们上交给政府9万列伊,彼得分红25万。如此多的金额还仅仅是与印度和其他的地方的贸易税收,要是将东方加上还真不知道有多少。

    君士坦丁堡开始大建设,包括那些损毁的建筑重新修复。预计花费资金250万列伊,这让巴蒂斯特感到压力山大,不过为了减轻压力,还是先将40万列伊交了出去。

    彼得决定恢复赛马这一体育项目,要在竞技场的遗址上修建一座赛马场。并且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要翻修,加拉塔也得扩张一倍,不然住不下了。

    除了建设,军事也是花钱的大项。步兵、骑兵、炮兵、海军都需要花钱,特别是炮兵,火炮的制造已经让工厂两次扩建,彼得专门将炮兵从步兵里分出来,将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根据参政院的最新决定,每座城市城堡都需要装备火炮,从10门到60门不等,君士坦丁堡和布库尔耶什蒂等中大型城市会装备150门左右的火炮。

    海军也需要装备火炮和希腊火防身,这些需求带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硝石、硫磺等原料需求飙升,统一的指挥系统让国家统筹资源的能力增加,这也是罗马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

    战争离不开钱粮,彼得在各地囤积物资准备打持久战。前线的士兵和民兵也进行训练,只要其他地方没有意外,那罗马就可以与奥斯曼决一死战。

    在米尔恰治理和彼得摄政中,波雅尔会议也发挥自己的作用。之前的首都政变和叛国案件处理了一批旧贵族,下议院忠诚于皇帝,上议院也被皇帝紧紧的抓在手里。他们虽然没有权利批准法律什么的,但作为了解各地民意和咨询机构,一些贵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