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八章 长安之乱(第1/2页)

    小妹张延玉与索勋幼子成婚,当初听到这桩婚事之时,张延礼极为讶异,想不到兜兜转转,这件事情又重新轮回,与历史一般无二。

    张延礼一开始对这件事情极为恐惧,但也轮不到他说些什么。

    只是,这桩婚事是父亲生前定下的,目前也没有任何意见。加上小妹本身与索承忠也是青梅竹马,她自己也是愿意的。

    都已经这样了,张延礼也无从反对。

    张延礼途径沙州,拜见了母亲陈氏,也见了下小妹,但是看她极为幸福,也只能离开。

    无论如何,这件事情只能如此,况且,现在张延礼、张延晖皆领兵在外,索勋也一直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只要张延礼继续保持绝对的强势地位,那索勋也好、索承忠也罢,都不会有问题。

    历史有其惯性,但个人终究是要服从大势。

    而就在张延礼行军的这段时间,长安再次发生了大事。

    圣人和杨复恭的党羽爆发了冲突,已经完全无法掩饰,甚至发展到当街械斗的局面。

    这件事一开始其实很简单,本是双方的权力之争。

    自安史之乱后,朝廷最大的矛盾是中央和地方上的矛盾,结果就是藩镇割据。虽然朝廷自平定安史之乱后,代宗和德宗都想有平定河北地区的割据状态,但是一直差了一口气,而且朝廷为了用兵,需要封赏新的功臣,反而容易产生新的割据势力。

    虽然朝廷在李愬雪夜下蔡州、平定淮西之乱后,短暂达到了极盛的状态。但是随着愿意归顺朝廷的成德节度使田弘正被部将所杀,河朔三镇降而复叛,朝廷再也无力对割据的藩镇进行遏制了。

    而除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另一个在中央的矛盾则是圣人和宦官的矛盾。

    宦官历来作为皇权的延伸,在历朝历代,都无法忽视。

    但是,无论是之前的大汉,还是以后的大明,再有权势的太监也没达到唐朝这么夸张的。

    甘露之变,宦官们公开发动政变,挟持皇帝,斩杀宰相。一些权宦废立、毒杀圣人,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究其原因,晚唐宦官们并不是皇权的附庸,而有权力基础,这种权力基础就是神策军。

    神策军本是西北边军,由哥舒翰在在天宝十三年设立于磨环川,用以防御吐蕃,而安史之乱,这支军队被调入关内平乱。

    后来,随着吐蕃攻入长安,代宗由神策军护驾回京,神策军逐渐转变为禁军,实力逐渐壮大,负责保卫京师和戍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

    而泾原兵变之后,德宗一改之前铲除宦官的态度,不再信任武将,而是更加信任起宦官。在这之后,神策军左右中尉都由宦官担任。

    在中晚唐时期,秩序崩坏,君权神授的神秘感早就消失殆尽,而君权还是要靠武力来保障。朝廷就靠着这支神策军威慑地方,维持着中央的权威。掌控着这支神策军的宦官,其实才真正掌控了实质性的君权。

    所以,掌控了兵权的宦官,才可以肆意妄为。

    而圣人和杨复恭的矛盾,就是中央里皇权和宦官斗争的延续。只是,经历了懿宗、僖宗,神策军早就腐朽不堪,黄巢之乱,让神策军的本来面目彻底暴露出来。

    而黄巢之乱后,朝廷本可以趁机重建神策军,至少还能唬一唬各地藩镇。但是,当今圣人过于冲动,急于征讨张延礼,让重新组建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