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30 牛继马后(第1/3页)

    厢房内,已是满地狼藉,侍奉的奴仆噤若寒蝉看着司马昱在那尽情发泄内心的愤恨,不敢闹出一点声响,唯恐引火烧身。

    王坦之进门时,司马昱余怒未消。

    司马昱坐在凳上,左肘倚桌,右掌撑着右腿,还在那喘着粗气。

    王坦之见状,对厢房内侍奉的奴婢们说道

    “你们都出去吧。”

    众人如获大赦,赶忙低头弯腰,佝偻着身子离开。

    奴仆们都走后,屋里只剩了王坦之与司马昱。

    王坦之叹息道

    “气大伤身,大王就算将整间厢房付之一炬,也于事无补。

    “如今天子年幼,强藩猖獗,晋室的兴亡只在大王一人的肩膀上,还请大王保重身体。”

    司马昱闻言抬起了头,双目满是血丝的他咬牙问道

    “我欲派遣刺客,截杀殷浩,文度以为如何”

    王坦之悚然一惊,连忙劝道

    “此事万万不可,还请大王三思。”

    司马昱当即反驳道

    “有何不可此事,殷浩亦为之,当初若非他私遣刺客,安能逼反姚襄,使国家有倒悬之危。

    “是殷浩一手造成了朝廷的窘境,如今他却要往楚国去作尚书令,不杀此贼,难消我心头之恨

    “今日我要派遣刺客,也不过是在效仿他罢了。”

    王坦之心中叫苦,两件事情怎能相提并论。

    姚襄再怎么说,也只是个羌人,对他使用下作手段,用了也就用了。

    但殷浩不同,殷浩是士族阶级内部的人,这种先例不能开。

    如今桓温征辟殷浩为尚书令,司马昱随即派人截杀。

    这无疑会使荆扬之间的争端发展至暗地里的刺杀行动,桓温定然也会展开报复,派人刺杀司马昱身边的亲信大臣,譬如一直旗帜鲜明反对桓氏的王坦之、王彪之等人。

    只有千日作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一想到可能会惹火烧身,遭受池鱼之殃,由不得王坦之不着急。

    刺杀并非不可取,虽然有荆轲等失败案例,但也有公子光吴王阖闾派遣专诸刺杀吴王僚、派遣要离刺杀公子庆忌等成功事迹。

    但是不能为了一个殷浩就挑起这样的纷争,除非是能够顺利除去桓温、桓熙父子,致使桓氏无主,引发内乱。

    当然,这种话,王坦之也不愿说出口。

    王坦之曾经在桓温的幕府任职过一段时间,与桓温多有接触,也了解桓温的脾性,总得来说,桓温是讲规矩的。

    如今王坦之辅佐司马昱对抗桓氏,也能说是世受晋禄,为报恩义,故而尽忠职守。

    就算桓温得了天下,除非王坦之一心求死,否则,他也顶多是被废黜为民,余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可一旦王坦之将司马昱的矛头引向桓家父子,使得他们父子作为刺客的暗杀目标,事情传扬出去,便是解不开的死仇。

    到时候别说是想苟且偷生,九族都得给你扬了。

    实际上,就算王坦之真的建议,司马昱也不敢听从。

    想要桓氏内乱,就得同时成功刺杀桓温、桓熙父子二人,只要有一方失败,就得做好迎接幸存之人的血腥报复。

    要想办成这件事情,难度何其之大。

    有了庆忌的先例在,哪怕有人愿意自断一臂,让妻子被司马昱杀死,也不能换取幸存之人的信任。

    王坦之苦劝道

    “大王,截杀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