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01 会战鸿池(二)(第1/2页)

    兵者,诡道也。

    若非慕容恪制止,燕军正面进攻梁军重步兵,必然会迎来惨败。

    此前建议慕容恪追击的悉罗腾,如今回想起后果,心头还是一阵后怕。

    “江南鼠辈卑鄙无耻昨夜还说什么要以堂堂之阵,分出胜负,如今却在战场上使用诡计”

    悉罗腾为此忿忿不平。

    慕容恪并没有因为看穿敌军的圈套,而沾沾自喜。

    相反,他的脸色越发凝重,那些从地上爬起来的梁军,他们全身包裹的铠甲,在正午的阳光下,是如此的晃眼。

    与此同时,佯装尸体的伏兵已经退回到了梁军阵型之中,王猛的脸色同样难看。

    梁军已经暴露了此前一直隐藏的底牌,也就是重步兵的存在。

    在行军时,为了遮掩消息,王猛甚至一直用黑布盖住车辆,就是担心被燕军斥候看到了那些厚重的铠甲。

    可惜一番辛苦,燕军并没有上当。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虽然仅仅只是后撤了三十步,就被王猛及时叫停,但也对重步兵的体力造成了毫无意义的消耗。

    梁军重步兵统一使用的是锁子甲。

    公元前五世纪,生活在黑海北部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最先发明了锁子甲,此后由西域传入中国。

    时至今日,经由中土工匠们的改良,锁子甲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品质。

    晋书吕光传就曾记载铠如环锁,射不可入。

    锁子甲对于防御箭矢,有着极为出色的效果,近战时的表现则较为一般。

    即便如此,锁子甲对刀枪的防御力,还是要优于燕军的弓骑与步兵装备的轻甲。

    毕竟重量摆在那里,虽然不如北宋时期,重达六七十斤的步人甲,但由于梁军锁子甲属于是全身甲,连带头盔、面罩,也有五十多斤的重量。

    这负重还不包括将士们使用的大刀、长枪等武器,以及部分士兵还携带着大盾。

    因此,重步兵的每一丝体力都显得弥足珍贵,不应该被浪费在这种毫无疑问的奔跑中。

    当然,如果慕容恪真的上当,率军追击,则另当别论。

    王猛对此颇为懊恼。

    昨夜与桓温商议之时,面对桓温提出的诈退之计,自己就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

    之所以提出留下千余将士佯装死尸,则是王猛为桓温查漏补缺,迷惑敌将的同时,埋作伏兵。

    如今计谋不成,反倒提前暴露了自己的底牌,并且白白损耗了将士们的体力,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不过,王猛还是很快调整好了情绪,事已至此,再去悔恨也没有了用处。

    由于梁军后撤三十步,而燕军又并未跟进,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开到了一百三十步,这已经超出了双方弓箭的射程。

    战场上剑拔弩张的气氛得以缓解。

    不久,随着慕容恪的令旗招展,燕军徐徐后退,暂时与楚梁联军拉开距离。

    慕容恪此举,并非是要退出战斗,而是要切换阵型。

    雁行阵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两翼的箭矢压制敌方,但不利于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眼下燕军的箭矢无法对梁军造成有效杀伤,自然不能继续保持雁行阵,需得改变阵型。

    慕容恪麾下有九万步骑,这么多的军队重新进行部署,必将引发混乱。

    如果就在梁、楚联军的眼皮子底下变阵,王猛、桓温又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