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22 骑兵构想(第1/3页)

    桓熙之所以选择扩充步兵,而非骑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二者的成本天差地别。

    一名骑兵三匹马,且不说桓熙能否腾出这么多的军马。

    无论战马还是代步马,都要比人吃得更精细。

    实际上,桓熙并非负担不起一万精骑,三万军马的常备军规模。

    但考虑到目前的财政状况,只得作罢。

    毕竟桓熙掳来三万余户河南郡百姓,也给财政带来了负担。

    由于他征用百姓的粮食,就有义务给他们口粮,一直养到明年秋收。

    三万余户,以每户五口人来计算,就是十五万人。

    十五万人嗷嗷待哺,桓熙哪来的闲钱再养五千骑兵,况且他也没有那么多的军马。

    再者说了,如今桓熙的战兵之中,看似只有五千骑兵,但还有八千匈奴弓骑听命于他。

    狼山、洛阳两战,已经证明匈奴弓骑足堪驱使,桓熙对于扩充骑兵,也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

    正当桓熙准备离开的时候,王猛突然提议道

    “主公,依下官愚见,是否应该对骑兵的日常训练做出调整。”

    桓熙挑了挑眉,问道

    “先生有何高见”

    王猛解释道

    “军中目前共有三千枪骑,又有两千骑兵兼顾骑射与近战,在过去,这种安排自然无可厚非。

    “但既然主公已经降服匈奴,有八千弓骑随时听候调用,下官以为,是否应该适当的削减那两千将士的骑射训练,而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近战训练之中。”

    桓熙闻言,不由颔首表示认同。

    一个人的精力往往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全能也意味着在各方面都不够突出。

    当然,不是没有例外,比如桓熙眼前的王猛。

    军事、政治、智谋三方面,都能跻身这个时代最出色的那一小撮人的行列,也就武力值差了点意思。

    但这样的人物终究是凤毛麟角。

    桓熙麾下这两千骑兵,说是兼顾骑射与近战,可单论骑射,他们不如匈奴弓骑,单论近身肉搏,又与枪骑相去甚远。

    在桓熙指挥匈奴弓骑与晋军骑兵配合的两场大战中,这些全能型骑兵定位模糊且尴尬,往往在远程打击时,有匈奴弓骑就够了,轮不到他们发挥作用。

    而摧锋陷阵之时,又只能跟在枪骑身后厮杀,充当不了攻坚的箭头。

    王猛之所以提议要调整他们的训练内容,降低骑射在训练中所占的比重,就是认为在有了匈奴弓骑之后,桓熙麾下并不缺乏远程打击力量。

    反倒是光靠三千枪骑,不足以在战场上保护匈奴弓骑。

    因此,必须要加强那些全能骑兵们的近战能力。

    今日如果王猛不提,桓熙还一直疏忽了这件事情,只是他比王猛的观点更为激进,桓熙准允道

    “这件事情就交由先生来安排,骑射就不用再练了,今后的训练内容,与枪骑看齐。”

    王猛还只是提议削减骑射训练量,而桓熙索性要将他们编作枪骑。

    毕竟以他如今仅有三千近战枪骑的规模,也不应该再分出本就不多的骑兵去往全能型的方向发展。

    当初让他们兼练骑射,只是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降服铁弗匈奴。

    今时不同往日,相信有了五千精锐枪骑,必能对战局产生更大的影响。

    王猛欣然领命。

    至于从州郡兵中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