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4章 虎口夺食?(第1/4页)

    第164章 虎口夺食

    一幕一幕有悖常识的闹剧、丑剧,掩饰不了帝国正在沦陷的深刻现实。

    “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疯狂中结束”,

    这是投资界的一句名言,用在2002年周年庆后的身上再恰当不过。

    让宋儒华想不到的是,他心血来潮画出的一张大饼,导致了整个帝国的崩塌。

    2002年8月,就在宋儒华和还沉浸在十周年大庆所带来的亢奋中的时候,一场被内部称之为“媒体风波“的风暴悄然来临。

    一系列赤裸裸的质疑报道,矛头直指为十周年大庆所精心设计的5000名软件工程师全国大招聘;

    祸不单行的是,恰好这个时候又爆发了一场始料不及的诉讼。

    首当其冲的正是系赖以生存的根基银行信用。

    9年前壳公司那笔对外担保,彻底暴雷了。

    宋儒华被这9年前发生的事情,搞得措手不及。

    银行,对于宋儒华来说,就是个钱袋子。

    以建设软件园、投资换市场的名义圈地,使土地资源转换为土地资本,然后再把这个土地资本重新评估后拿到银行套现,如此鸡生蛋、蛋生鸡,只要能源源不断地从政府手中拿到廉价的“高科技”用地,这就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而对银行来说,一是有地方的关系,二是那些土地价值确实也摆在那,土地抵押贷款,这是在银行最受欢迎的贷款方式。

    有一则真实的笑话

    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某行长笑问“市场上很少看到托普的产品,你们报表里的销售收入到底是哪里来的”

    负责办理此事的经办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有一个子公司,专门做走私的”

    该银行负责人大笑作罢,不再深究。

    大家心照不宣的陪着宋儒华玩套现。

    所以,宋儒华万万没想到,银行会在关键时刻捅他一刀。

    甚至,对那笔担保,宋儒华当时了解的还没有媒体多。

    因为,在收购壳公司的时候,地方承诺过,过往的事情都会解决,即使出了事地方也一力承担与新公司毫无关系。

    儒商宋儒华天真的认为地方会出面,一如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堂堂帝国,在泱泱13亿人口的全华国招聘区区5000名软件工程师,竟会引来众多电视、报纸、网络的三维一体轰炸一样。

    于是,和他都对此保持了沉默。

    承诺,自然是口头的。

    和书面契约,是两码事。

    前任承诺的事情,关现任什么事

    退休前说的话,退休后也要有人愿意听才行啊。

    谁都在谈论天气,但谁都对天气无能为力。

    2002年7月下旬以来,锦城这座城市里所有的闷热和烦躁不安似乎都在朝汇聚过来,伴随着庆典上阵阵觥筹交错声,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应声而落。

    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质疑声淹没了表扬声。

    其中最吸引人眼球也最具胆识的一篇报道叫泡沫,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瑞法和经济学家茅以宁2002年8月联合采写。

    当然,这两个人也不是什么追求正义的好货色,后者更是因为此后敲诈勒索橡树国际而唱了铁窗泪。

    写这篇报道的初衷也是想要敲诈勒索,没想到宋儒华太头铁,压根不把他们当回事。

    俩记者一怒之下,直接让报道见了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