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知青点(第1/2页)

    大队长叫了两个人过来和张庆国一起把车上的物资给搬到仓库去,然后就带着宋雨晴四人往知青点走,边走还边介绍这边的情况,说的和他们从张庆国那里了解到的基本一样。

    “你们就先到知青点住着,过段时间,你们想去和生产队的队员搭伙吃饭也可以。拨过来的安置费,除了给你们买今年的粮食,还有就是给买农具,剩下还有五十块钱,我和会计说了,明天把钱支给你们,看你们自己怎么支配。”

    “哦对了,明天你们不用上工,先收拾收拾,也想想缺点什么早些买了。今年知青分配过来的时间早了点,春季稻在上个月收割了,过两天就该种植秋季稻了,你们明天好好休息,后天再给你们分配到生产小队去,大后天就跟着上工”

    往年都是到七月份才分配知青过来,刚好是一阵农忙结束,就等着九月份秋稻种植才忙起来,中间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让知青慢慢适应。刚来的知青没几个能干力气活的,到时候不生病晕倒就算是帮队了,大队长没对他们这几个人抱多大希望。

    知青点离生产队的库房很近,一个大晒场,旁边一排屋子,分别是粮仓、农药肥料库房、农具房等。挨着晒场不远,又是一排四间木屋,上面挂了牌子,这是弘安生产队小学。小学往后走大概一百米,就是知青点了,四间石头正屋,也是用竹子把屋子和一块空地给圈起来,正屋左右两边各两间茅草屋,此时靠着正屋的左右两间茅草屋屋顶都冒出了白烟。

    “知青点呢,四间大屋,还有右边第二间还空着。等晚上人齐了,你们自己商量怎么安排。”大队长特意点了点最右边的屋子,似是有些烦闷。

    “那里住的,是知青吕青松和吴阿珠,他们结婚了正攒钱建房,现在先住知青点这过渡。”

    知青办的陈同志提过,弘安生产队的队员不是姓陈就是姓吴,想来吴阿珠就是本地人了。外来的男知青和本地姑娘结了婚,还分到了外面住,大概率是家里不同意他俩结婚。

    要建个房子哪是容易事啊,要钱要人工,两个年轻夫妇可得慢慢攒着。那间屋子还不定要住到什么时候。

    “楚老师,卫老师在家吗”

    “在,大队长怎么有空”左边的茅草屋里走出来个扎根麻花辫、穿着白色中袖和黑色裤子的姑娘,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随后,左边第二间屋里又走出来个男同志,颇有读书人的文化气质,也是和那位女同志一样,收拾得干净得体。

    右边茅草屋探出来个脑袋,吴阿珠笑吟吟地和大家匆匆打了个招呼,就又忙着去看她锅里的菜了。但她走进去之后,一个小脑袋探了出来,慢慢地挪啊挪,一个三岁大的小孩趴在门边看热闹。

    “是新来的知青同志到了啊。你们好,我叫楚小云,他叫卫长顺。先把行李拿进屋吧。”

    但是就一间空屋子,他们四个有些决定不下来。

    卫长顺“你们先把东西放着,等庆国回来了再商量。”

    又是一阵介绍,把人送到,大队长又叮嘱了一番就回家去了。

    楚小云看了看手表的时间,就道“张庆国差不多也该回来了,你们先坐一会儿,我这做饭很快。早知道你们今天到,我做饭就多下了米,你们刚来也没米没锅,今天就先和我们一起吃。”

    四人对视一眼,就应了下来,宋雨晴和李思悦连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