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2章 开宗立派(第1/2页)

    第122章 开宗立派

    因为,朱杞的这四句话是圣人之言。能说出圣人之言的人,称一句小文宗也不为过。

    感受着聚集过来的目光,朱杞只能无奈的扯了扯嘴角。

    朱杞今日来参加诗会,本就是扬名,但这名扬的委实有些大了。不过,事到如今,朱杞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朱杞抬步上前“见过母后见过皇后”

    太后看到朱杞越众而出,脸上的笑意几乎快要溢出来了至于,一旁的皇后则是瞪大眼睛,一脸震惊的看着朱杞。

    “朱杞孟浪,扰了诗会,惊了母后,请母后责罚”

    太后再也压抑不住笑意,上前拉着朱杞道“哈哈你今日给本宫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朱杞嘴角露出一丝苦笑,不知该如何回答。

    熟知朱杞秉性的太后,见朱杞表情便知其想法,朱杞这么多年不出王府,太后又不是不知。但是,现在她可顾不了朱杞的心思,文宗对大明帝国太重要了,一旦朱杞有了文宗之名,那大明帝国的发展便会更加顺畅,到时候,会有无数人才涌入大明帝国。所以,即便朱杞不愿,太后也要为期做实文宗之名。

    太后拉着朱杞,笑呵呵的道“老九,还不见过诸位先生,今日你惊扰的不是本宫,是诸位先生。”

    太后现在不仅对朱杞上心,对院中的大儒也极为上心。

    毕竟,朱杞究竟是不是文宗,还需要院中的十几位大儒确定。

    当然,这十几位大儒认定朱杞是文宗,只是第一步。

    文宗之名太重,历史上有好几位被部分大儒认定的文宗却得不到其他大儒的认可。不过即便如此,这样的伪文宗也会给一个帝国带来巨大的好处。

    而且,朱杞的文宗名号不仅有益于帝国的发展,更利于皇室的传承。

    因为,哪怕是百年、千年后,大明帝国覆灭,朱杞一脉的子孙,也无人敢动。

    文宗一脉可是受天下文人庇护的。没有任何一个帝国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其绝嗣。

    也就是说,只要朱杞有了文宗之名,大明皇室的血脉万年之内绝不会灭绝。事关皇室传承,由不得太后不上心。

    按理说,文宗如此重要,一个帝国只要有数十位大儒认可便可制造一位文宗。

    但是,联合大儒不难,难的是这位文宗的文道境界要达到文宗的标准,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圣人之言呢境界不到,想写出圣人之言,根本不可能。没有圣人境界的文宗根本不会被天下文人认可。

    “朱杞孟浪,惊扰了宋师,是朱杞之过也”朱杞首先对着宋濂说道。

    宋濂不仅是此次诗会的主评委,还是朱杞名义上的老师,朱杞自然第一个向宋濂行礼。

    宋濂紧紧盯着朱杞道“老朽惭愧,赵王之才乃天授。非老朽之功,焉敢以师自居。道无先后,达者为师;赵王圣人之言,让宋濂感触极多,该是宋濂向赵王行礼才是。”宋濂说着便向朱杞行礼。

    朱杞吓得浑身一激灵

    文人虽然相轻,但也相重。像宋濂这样的大儒早已超脱了世俗俗礼,看的便是闻道先后、道之真伪。以朱杞四句诗的境界,宋濂行礼也是应当。可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这四句圣言不过是朱杞借来的,朱杞自己因为闭门读书多年,其文道勉强算个大儒,跟宋濂相比远远不如。再者,宋濂毕竟是皇子之师,虽然朱杞在宋濂麾下学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