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64章 童生、秀才、举人(第1/4页)

    “科举舞弊案”

    此消息传到了开封城之后,整个大宋政坛不由为之一震,要知道科举可是为大宋选拔人材的工具,朝廷可是说对其极为重视。

    为了预防科举舞弊,宋朝所有科举实行糊名法,以免有人以权谋私,任人唯亲。

    然而糊名并没有阻挡科举舞弊,有人故意在自己的考卷上做上标记,或者是特殊的笔迹可以一眼看出,于是就出现在更加严格的誊录制,将考生的试卷糊名之后,再让小吏抄录,最后再批改。

    至于考题保密,多套考题随机选择,更是常规操作。

    大宋朝堂自认为对科举考试已经极为严格了,却没有想到两浙路又出现了科举舞弊,这岂能不让朝堂震惊。

    “妄增举数入官”

    当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满朝大臣不由愣在那里。

    “科举舞弊,无孔不入呀”

    范纯礼不由叹息道。

    满朝官员心有戚戚的点了点头,他们自认为早已经解决了科举舞弊的问题,却没有想到张汝舟这样的投机分子竟然又找到了科举考试的漏洞。

    章惇冷哼道“启禀官家,微臣恳请严惩张汝舟等一干人等同时废除举数入官之策”

    “然也科举考试考上就上,考不上就是考不上,类似张汝舟这类的之人就是为官也是国之蛀虫微臣恳请废除此策”苏轼也上书附合道。

    一直以来,科举考试都是礼部负责,举数入官原本是朝廷对落榜之士的恩惠,如今竟然成为那些落榜之人钻漏洞的方法。

    “不可尔等可知张元前车之鉴”苏颂摇头道。

    任谁都知道举数入官乃是防止类似张元之类的落榜士子投降他国,文人投敌造成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大宋也是深受其害。

    “然也如今仅仅是妄增举数,张汝舟等人考上进士也是凭借其文采,并非弄虚作假,以老臣看,日后只需加强对此策严查即可。”范纯礼也反对道。

    苏轼冷哼一声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大宋科举取士虽然位居历朝之最,然而大宋文风鼎盛,每年落榜之人太多太多,符合落第举数的官员数不胜数,礼部早已经不堪重负”

    苏轼原本就对举数入官的政策大为不满,因此,礼部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终于爆出妄增举数入官的科举舞弊案,苏轼趁机将此策废除。

    “礼部不堪重负”

    当苏轼将逐渐增多符合落第举数的士子名额一一道来的时候,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

    大宋文风鼎盛,士子数量连年增多,再加上活字印刷术出现让读书成本大降,再加上大宋正在推广的全民教育,日后的士子数量必将会以几何倍数量增长,非但礼部承担不起,就连各路各府也恐怕承担不起如此恐怖的士子数量。

    满朝大臣顿时无语,经过苏轼爆出来一个个数据,满朝大臣纷纷明白,举数入官之路弊端已经大显,再不废除,日后朝廷必将不堪重负。

    赵煦看着一众沉默的大臣,一锤定音道“既然举数入官此路被废乃是迟早之事,与其日后弊政爆发,不如提早决断,此次科举舞弊案正是一个契机。”

    “官家英明”

    苏轼重重松了一口气。

    范纯礼眉头一皱道“官家三思,若是废除举数入官,恐怕天下士子人心不稳。”

    举数入官乃是朝廷给那些落榜士子留下的一条退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