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一十七章 学子闹事(第1/3页)

    梅花书院

    此书院建于大夏太祖时期,自建成七十余年的时间,该书院共出了七十六名进士,两名榜眼,一名状元。

    而该书院所提倡的“入礼门、树仁心、走义路”一直以来收拢了不少士子的心。

    而书院的山掌曹品更是江南有名的大儒,只是近些年来,曹品由于年纪大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静养,书院的事情都由副山长王三品在负责。

    不过今天,原本应该是阵阵朗朗读书声的梅花书院被阵阵喧哗声所取代。

    一名二十来岁,身着青衫的年轻人正对着一群围在面前的读书人大声道“各位贤达,吾辈读书人素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一直以来,扬州从来都是风平浪静,从未有事发生。

    可自从前些日子朝廷派了定远伯来扬州后,扬州的商贾们便开始人心惶惶。

    原因何为

    因为那位定远伯是来咱们扬州找麻烦的,听说朝廷嫌咱们扬州缴的盐税少了。

    那位定远伯是来逼着盐商们多缴纳盐税的,而让盐商们多缴盐税只是第一步。

    待到盐商们全都屈服后,他又会把伸向其他的商贾,诸如卖酒的、卖布的、卖柴米油盐乃至卖茶叶的,全都在他们的算计之内。

    各位兄台各位贤弟,你们说,朝廷这么做咱们能答应吗”

    “不能答应”

    周围顿时响起了阵阵愤怒的吼声。

    看着这些激动得面色通红的学子,为首的年轻人眼中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当然明白这些士子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自古以来都说穷文富武,可事实上读书的花销丝毫不比习武少。

    这年头的笔墨纸砚可不像后世那样便宜,而且你读书总不能闷在家里吧总得请名师吧总得四处走动增长见识交友吧

    这里头哪一样不需要花钱

    寻常百姓人家至少得四名劳力才能养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而想要到梅花书院这样的书院念书,家里不说万贯家财,至少也得是小有身家才有资格进来。

    这些人的家里谁不做点买卖谁家里没有几个甚至数十個店铺

    现在,那位定远伯要来扬州城对商贾们加税,那不就是在动他们的钱袋子吗

    一时间,士子们顿时群情激奋。

    不知有谁高喊了一声,“各位贤达,既然朝廷不给咱们活路,那咱们就找官府要个说法,小弟打算去知府衙门向官府讨个公道,不知有谁敢和小弟一起去的”

    “有何不敢”

    “同去同去”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在同仇敌忾的情绪下,看到有人挑头,士子们纷纷响应起来,很快就聚集起来一百多名士子,他们蜂拥着出了书院,朝着知府衙门而去。

    而在梅花书院右侧的一个角楼里,一名五十来岁的老人默默的看着士子们的举动默不作声。

    旁边一名四十来岁,穿着儒衫,先生模样的中年男子有些焦急的对他道“棕凯兄,学子们如此胡闹,你难道就不管管吗”

    这位老人便是梅花书院的副山长王三品,听到这位先生的话,他不以为意的捋了捋胡须,

    “咱们读书人当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如今朝廷不公,屡屡与民争利。

    学子们为天下苍生愤然而起,何错之有

    让学子们到知府衙门闹一闹,这也是让朝廷知道咱们梅花书院的态度嘛,难不成朝廷连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