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八十二章 从马厩走出的总督(第1/3页)

    大明现在最高的决策机构其实就是朱祐樘所主持的阁臣和六部官员的最高会议,不论是国家战略还是重要的人事任命,通常都在这里进行决策。

    在不经意间,重要的人事任命悄然转移到这里。

    虽然朱祐樘已经渐渐摒弃英宗朝所制定的九卿廷推,但现在最高决策会议终究跟侍奉官制度有所不同,参会的重臣都拥有一定的参与权。

    特别从内阁到六部,现在都已经是朱祐樘的人,自然不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

    正是如此,同样是由皇帝最后裁定的人事任命,但朝堂已经鲜有反对的声音,甚至重臣默默拥护着这种模式。

    其实最吃亏的是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和左右通政使等正四品以的非六部官员,但这些人注定是翻不起浪花。

    在朱祐樘执政下的帝国,现在可谓是蒸蒸日。

    辽东战事只是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除了参治岛的朝明互市外,本次会议另一项重要的主题是敲定今年恩科乡试的主考官的人选。

    朱祐樘为防止乡试主考官和监临官串连舞弊,决定打破选派乡试主考官的传统模式,却是决定所有乡试主考官均由京官出任。

    虽然京官前往偏远的省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费用,像前往南昌需要将近五十日,但出于对选才公平性的考量,其实这种投入还是值得的。

    在场的重臣已经意识到偏远省份科举的弊端,甚至礼部尚书徐琼和工部尚书贾俊特意望了一眼万安,知道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处理。

    现在看到朱祐樘看到乡试的舞弊问题且提出解决的方法,除了佩服这位帝王英明外,自然同意了这一项举足轻重的改革。

    吏部尚书等官员其实是乐意如此,毕竟是选派京官赴任,无形中抬升了现在京官的地位,特别六部郎中变得更加值钱了。

    随着今天的议题全部结束,十六位重臣纷纷离开这位神圣的养心殿。

    自从新的行政中心设立在这里后,君臣间的交流明显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更是得到了重臣的一致拥护。

    “陛下说乡试主考官不限于翰林,这真是难得啊”

    “一些老翰林确实不宜长途奔波,宜以青壮官员为主”

    “既要青壮又要德行优良,这样的官员恐怕不好找啊”

    “别天天想着谈资论辈,要多给后辈机会,他们未必差”

    万安和刘吉到外面的新阁中票拟奏疏,其余十四位六部堂官便是从西苑门离开,吏部尚书李裕等人显得谈兴正浓的模样,正在交流各省主考官人员的选派。

    “刘侍郎,请留步”

    “刘公公,不知何事”

    “陛下请你到听潮阁”

    “啊还请刘公公引路”

    吏部左侍郎刘宣是一个身形枯瘦的小老头,突然被刘谨叫住,得知是陛下召见,当即便迅速整理衣容,而后对刘瑾做一个请的手势道。

    由于原吏部左侍郎徐溥自缢身亡,吏部右侍郎刘宣顺利递补为吏部左侍郎,成为吏部衙门的第二把手。

    只是谦虚和恭慎仿佛融入骨子一般,这位素来低调的吏部侍郎一直保持对朱祐樘的忠诚,特别看到朱祐樘将大明治理得井井有条更敬重有加。

    “请”刘瑾并不是一个持宠而骄的太监,当即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

    听潮阁就在太液池东岸那块凸出的扇形区域,原本是芭蕉园,但现在已经变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