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零三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第1/3页)

    东暖阁,檀香从铜炉中袅袅而起。朱佑樘看着湖广巡按姜洪的奏疏,不知道为何有这么一个大胆的想法。

    只是他知道这盐政就像已经爬满苍蝇和小老鼠的蛋糕,已经到了不得不见血的时候。

    大明盐弊根本不是张敏那种改革就能解决掉的,只有将这些苍蝇和小老鼠打怕了、打死了,这种才能够保住朝廷该有的蛋糕。

    其实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一旦哪里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金钱或利益那么那里必定会滋生出利益集团。

    即便是后世文明的时代,一些领域同样不乏蛀虫的存在,他们通过种种手段蚕食着该领域的糖分。

    文官集团所向往的周朝很大程度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背景离现在已经达两千年之久,而且任何时代的官员都必定存在私心。

    至于朱熹

    “顾天理,灭人欲”的理念或许是治理天下的一个方法但有几个官员能够

    “成圣”大明所辖的土地是两京十三省底下有超过一千四百个县,而这里有多少个京山县存在,又有多少个像黎光明这样的人呢

    朱佑樘看到这些从地方递来弹劾王越的奏疏,不仅没有动摇自己重用王越的念头,而且还恨不得将这些官员杀之而后快。

    “陛下,这是会极门那边刚刚送来的奏疏”郭镛抱着一堆奏疏进来,又是进行汇报道。

    朱佑樘不由得伸手揉了一下额头,这两京十三省的奏疏已经够多了,偏偏底下这帮京官一些都不安分。

    由于这些天都罢早朝,致使奏疏是迅猛增长,数量都已经超过了地方送来的奏疏。

    若这帮京官老老实实奏政务还好但偏偏都是一些递给自己的奏疏,说好听些是直谏,说难听其实就是在教自己做人。

    朱佑樘翻开一本,当即便是苦涩地道“又是马文升”

    “陛下这三份都是马文升的奏疏”刘瑾知道新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马文升已经成为头号刺头,拿起另外两本小心翼翼地汇报道。

    朱佑樘直接将手中的奏疏丢到一边却已经懒得再看一眼。刚从南京到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马文升像是吃了药一般,每天都是几份奏疏递来,言词间透着浓浓的不敬之意。

    朱佑樘知道马文升和王恕都是喜欢

    “直谏”的臣子,在后世有着很大的声誉,跟大夏并称弘治三君子。相对于这些侃侃而谈的官员,他倒是更喜欢王越这种实干家,前者只有那么一张巧嘴,后面却是实打实做事。

    不论是翻还是看史书,朱佑樘一直都在考虑这个官员究竟在那个背景下做了什么事,而不是人云亦云就轻易判定谁好谁坏。

    朱佑樘不愿意将精力浪费在这些人身,突然想到宋澄已经几天没见着人,当即便下旨单独召见。

    “此番新君如此胡来,吾等贵为臣子当谏之,岂可任由新君一错再错”马文华不仅每日递几封奏疏,而且还公然放话道。

    马文华是景泰二年的进士,初授御史,后巡按山西、湖广两地,原是南京兵部尚书,而今被推举进京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虽然现在已经年满六十但身体还很健朗,即便少了几颗牙,但声音洪亮而有力仍旧是大明的一张名嘴。

    跟王恕一样,平时没事还喜欢找事,而今有事更是要找事。不管有理还是无理,反正先要闹一通。

    此时回来北京城,他得知自己同乡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