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六章 天命楚王,硬刚尚方?(第1/2页)

    次日中午,一支运盐船队从长江西来,经汉水口来到武昌城外码头。由于事先已经打过招呼,此时偌大的码头停止作业,空荡荡的码头迎接着这一支从扬州归来满载而归的盐船。

    楚王府左长史沈元祯是成化八年的进士,从踏入仕途那一刻便像是终止了般,却是一直呆在这座王府中。

    今年已经将近五旬的他对前途早已经失去了希望,正带领着王府的属官和太监注视着正在靠岸的盐船。

    这一批盐是楚王府的生活保障,更是一船船闪着光芒的黄金。王府食盐最初出现在太祖前期,只是太祖朱元璋很快意识到为诸王岁供盐有损盐政,故而后期废止

    “例不给盐”。宣德年间,韩王奏讨食盐户部训拟

    “祖训无给盐之例,果王国不产盐且听遣人于他处市易”,户部的意见被宣宗采纳。

    到了正统年间,周王奏请支盐于附近水路盐场,此次终于得到英宗的允许。

    正是开了这个口子,藩王出现大量奏讨食盐的现象。到了成化十六年,各王府食盐成为了常例,每年给本色食盐三百引,一些人数多的王府趁机讨要一千引。

    像英宗为感念襄王在景泰年间为己说情之恩,应襄王所请赐予其每年三百引而后又增至一千引。

    楚王一脉是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之后,虽然跟大宗血脉离得越来越远,但经过这么多代人的繁衍人口已经是藩宗数一数二的存在故而成功讨要了一千引。

    足足一千引每引四百斤那么便是四十万斤盐这么多盐根本不是一个小小楚王室能够消化掉的。

    其实两代楚王自然知道这一点但盐毕竟是赏赐而来的这不要白不要。

    另外,现在的盐可谓是堪比白银的硬通货,有盐压根不愁换不到银两。

    十艘盐船陆续靠近码头,随着一声令下,工人趁着天气尚好,急忙将船的盐卸到码头旁边的粮仓中。

    正当这边挥汗如雨正在卸盐的时候,整个武昌城像是炸锅了般。

    “王越那个老匹夫不是去扬州了吗”

    “他在武昌城做什么这不是瞎胡闹吗”

    “到到码头了这这是真不给人活路啊”所有人原本都以为钦差王越已经急匆匆赶往扬州整顿盐政,结果得知王越的钦差仪仗队突然出现在武昌城朝着码头而去,这无亚于一个惊雷突然炸响。

    最先得到消息的左布政使李清正跟从诗仙楼买回来的小妾切磋,结果得知王越出现并朝码头而去的消息,吓得整个人都萎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其他衙门,在得知王越玩了这么一手后,大家都是又气又怒,却是恨不得生吃啖了王越。

    这个官场原本是太平无事,结果新君继续宠信太监则罢,而今还放出了王越这么一头疯狗,搞得他们湖广官场又是风雨欲来。

    看书喇湖广巡按姜洪和湖广按察使杨继宗得知消息后却不论他们此刻是多恨王越,于情于理都要前去面见钦差。

    摇曳帆在空,清流顺归风。诗因鼓吹发,酒为剑歌雄。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

    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武昌城地位最崇高的并不是巡抚或左布政使,而是世居于此的楚王,朱元璋的老六儿子朱桢一脉。

    现今的第五代楚王朱均鈋是一个十分幸运的楚王,甚至可以说是天选楚王。

    天顺六年,第四代楚王朱季埱去世,朱季埱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