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二十五章 《英国佬》的变化(第1/3页)

    atbaatba自从步入12月之后,伦敦街头几乎天天都是雾气弥漫,偶尔还会飘上一点小雨。

    舰队街的英国佬编辑部里,丁尼生坐在空荡荡的办公桌前,手里捧着一杯热腾腾的红茶。

    喝一口红茶,嚼一口刚出炉的面包和洋葱圈,伴随着身后壁炉里升腾的火焰,他终于感觉自己僵硬的手指头舒展了不少。

    这些天由于英国佬的另一位总编辑大仲马跟着亚瑟去利物浦查案子了,所以能摆下三张办公桌的总编办公室每天都只有丁尼生一人。

    少了那个喜欢讲俏皮话的法国胖子虽然可以让耳根清静不少,但同样的,也让丁尼生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寂寞。

    作为一个生性腼腆内向的年轻人,丁尼生的社交圈子并不算特别广泛,而自从父亲病逝后,他甚至连一些亲戚都不常联系了。

    虽然在亚瑟的推荐下,他从剑桥退学后便立刻进入了伦敦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但除了日常上课外,他与各位同学并无太多交际。

    比起认识新朋友,他还是更喜欢同老朋友们打交道。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而在有限的生命中,他更希望能够精挑细选的经营几段真挚的友谊。

    想到这儿,丁尼生忍不住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了几封信笺。

    来自德意志的魏玛公国的那封,署名是威廉萨克雷。

    这位他在剑桥认识的好友虽然在当地经人介绍结识了歌德先生,但是歌德身上的文艺气息显然没能把萨克雷从被再别康桥击败的躁郁情绪中解救出来。

    相反的,萨克雷在见识到了歌德身上浓厚的古典文学气息后,又受到了新一轮的打击。他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走上文学这条道路,并开始认真考虑母亲建议他走的经商路线。

    不过,虽然萨克雷在信中几乎通篇都在倒苦水,但是临到最后还没忘记给丁尼生寄一点纪念品回来。

    丁尼生扭头看了眼手边那两本用牛皮包裹的书籍。

    一本是西东诗集,另一本则是浮士德,两本都是歌德的作品,两本也都是德语版。

    看到这些东西,丁尼生不免苦笑着叹了口气。

    其实躁郁不安的何止是萨克雷,他本人也是一样的。

    英国佬的供稿人中高手如云,一年多刚创刊的时候,大伙儿还都是不列颠文坛的无名小卒。

    但是一年过去,大仲马、狄更斯和迪斯雷利已经被捧为英国时尚界的三驾马车。

    跨界作家达尔文的科普文章也收获了林奈学会博物学家们的一片喝彩。

    亚瑟则成为了侦探的开创式人物,如今伦敦的文学杂志里有不少人都在笨拙的模仿他的笔触。但是由于职业原因,其他人的模仿之作终究达不到苏格兰场正牌警司的写实程度。

    而埃尔德的侠盗罗宾汉在经过大仲马的润色后,很快便收获了英国历史领军人物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注意。

    更凑巧的是,司各特爵士在点评完侠盗罗宾汉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因此他对埃尔德的点评也就这样阴差阳错的成了封笔之作。

    而这种天上掉馅儿饼似的狗屎运,也让埃尔德在历史文学爱好者的圈子里引起了一阵热议。

    而在以埃尔德为原型的圣乔治旗照常升起发表后,这家伙又多出了不少虔诚信徒的拥趸。

    与此同时,历史文学圈也高度评价了埃尔德,大伙儿一致认为卡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