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扶苏(第1/3页)

    愚人驱黄犬,黄犬噬狡兔。

    犬逐愚人死,帝国安可复。

    听完三人这一桩公案,堂上众人愤恨李斯行差踏错将自己与帝国一同推入深渊的行径,王女王子们却又多一重思考: 胡亥要屠戮他们时,李斯究竟是否阻拦

    怎么想都无解,如今的李斯如何知当时抉择,依天幕所言此事也未被史料记载,但一日思索不出,心中便一日横着根刺,夜夜扯动心脉。

    讲完这三个人,镜头调转回嬴政和扶苏这一对父子。

    始皇究竟看不看重这个长子也是老生常谈的议题了,扶苏和爹顶牛,后果是被赶去监军了,就这一点引出不少争议。

    首先是扶苏非太子派别。吕思勉在秦汉史提出“古太子皆不将兵”一说,你瞅瞅申生的事儿呢

    以此为论点,大家认为边防当然重要,但如果是储位人选,不会把他赶到完全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更何况是在触怒父亲之后,这看起来就是火气大了直接放逐。

    更何况,如果是下一任继承人,那么帝王自然会为其组建政治班底,李斯没道理不和扶苏亲密,顺势对自己的身后事做点安排啊。

    再者,真是属意的太子,军队会顺理成章直接效忠正统继承人,根本不用把他下派了在军队搞工作。

    扶苏太子派也有观点,核心很明确: 裂土之国与大一统王朝的继承人思路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在此之前没有如秦一般的国家,没有如嬴政一样的皇帝,王朝的太子和小国的太子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始皇帝能是拘泥这个的人

    秦惠文王时期便有战乱,“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这不也是韩太子领兵的证明嘛,太子皆不将兵也不算很稳固的理论。

    而且扶苏被派去监军还经常写信给爸爸对政事发表意见,真不让他参与朝政,真被发配了的儿子能这么干要么矫诏说“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呢。

    既然秦向来有“择勇猛者而立之”的传统,那扶苏监军,再联系到秦以军功立身的政治思路,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是不是意定继承人先说到这里,始皇怎么想的只有他清楚,但他有没有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估计是没有的,要真表达过,扶苏不会死得那么痛快,胡亥也没那么容易坐上位子了,就是大臣们也得闹腾啊。

    要论起来,还是得说陛下您死得太早太突然了呀不管是真以为自己能够得长生所以没想过继承人的事,还是想了但觉得还早没到时候,抑或是身为第一个皇帝对太子有别的思量,总之,直到始皇身死,大秦的太子之位也没有明确定下。

    将历史重新划分的帝王死去了,雄主太威重,此时就显出一些坏处,即人们对那一纸遗诏不会做出质疑。

    于是阴谋家登场,愚蠢者得利,聪明人做了推手,而那位年长的公子看着父亲巍巍如崇山的功绩,对着并没有完全传达的亲情,给自己横上了剑锋。

    王绾皱起眉头:“陛下当早立太子。”

    虽说这话有点不太盼着皇帝好的意思,但众人也能听出来,这位是被天幕所言的二世事惊到了。天命无常,人寿难以计,总要留些后手。

    嬴政看了失魂落魄的扶苏一眼:“明日先考教一番公子公主,再论其他。”

    就扶苏自尽得太果断这件事吧,一直以来都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