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696(第1/2页)

    ”

    他微微一笑“趁着大唐皇帝和晋王的老师,晋王妃的祖父,大唐的鲁国公因高丽伤重不治而逝,大唐有充足的理由,征发徭役,撕毁合约,发兵高丽。三郎,朝堂诸公会同意,百姓也会体恤。”

    李玄霸道“因过度征发徭役而累死饿死的百姓发不出不体恤的声音。”

    所谓贞观之治,百姓家中的余粮能支撑半年就已经是风调雨顺的丰年才有的好日子。不说接下来是不是丰年,哪怕是,要凑齐出征高丽而额外征发的徭役和赋税,也足以让刚喘口气的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

    一定会死人,饿死很多人。

    封建时代的农人就是如此脆弱。

    隋炀帝一征高丽的时候大隋正处于最强盛的时候,也激起了多起民乱。虽然那时隋炀帝如果停手,隋朝能够平息民乱,巩固统治,但已经死掉的人不会复生,百姓在绝望中揭竿而起的哀嚎也不会消失。

    历史中的唐太宗停战许多年才征讨高丽也激起了民乱。

    说什么官吏急躁,骂什么刁民懒惰,但凡百姓有一点活路,谁会冒着灭满门的风险揭竿而起还有那自残却称“福手福足”,根源不还是过重的赋税和徭役。

    现在贞观才休养生息四年,大唐还是两面作战,百姓的负担更重。

    “但我会发兵。”李玄霸的双拳展开,垂手也垂首,表情蒙着一层薄薄的阴影,“老师,我今日就回长安。”

    宇文弼拍了拍吓得直哆嗦的张亮的肩膀,让张亮把他放在地上。

    他很艰难地在张亮的搀扶下朝着李玄霸走了两步,枯槁的手落在了弟子已经戴冠的发顶。

    “收起你的仁善,才能当好大唐的晋王。这是我教授你最后一课,也是我们这帮老头子一直想告诉你,但不忍告诉你的话。”宇文弼揉乱了最心疼也最喜爱的孩子的头发,“三郎,以后且心硬些。”

    李玄霸乖巧地被宇文老师把头发揉乱“好。”

    宇文弼笑道“我相信你。来,背得动我吗我们该回去了,珠娘还等着我们呢。”

    李玄霸点头“能背动。”

    虽然宇文弼的体格原本很健壮,但他卧病多日,已经瘦弱得能被李玄霸轻松背起。

    李玄霸背起他的老师,艰难地从崎岖的山路下山。

    这条路,是唐军踏出来的。

    如果不趁着现在高丽内乱用水军从海上进攻高丽,当高丽缓过气,仅凭水军的兵力不可能拿下城池,仍旧需要陆军从北边进攻,且陆军才是主力。

    那么大唐要耗费多少条命,才能一个一个堡垒,一座一座坚城,推到高丽的都城下

    当年的大隋也是水陆并进,其水军人数不比李玄霸新建立的水军少。

    而李玄霸所制造的火炮,说难听点,在坚固的城墙面前,就只是听个响。他们军队的战斗力与隋军相比,并没有质变。

    战机绝不能错过。

    现在高丽主动入侵大唐,本就勾起了百姓的新仇旧恨。宇文弼在涿州和辽东多年的经营,又让他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听闻他因高丽罹难,一定会悲愤无比。此刻百姓对高丽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这时,大唐加重了徭役和赋税的摊派,百姓也会咬牙忍受,因为这是他们在报自己的仇。

    “老师,你治儒经是治公羊的儒吗”

    “哈哈,皆可,皆可。公羊儒也极好啊。”

    宇文弼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