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75章 天然水塔(第1/3页)

    今天没有什么具体任务,因此小花上路后保持匀速行驶,时速约三十公里,方便客人观察道路两旁情况,言谈中陈苏丹得知墨云早年曾经在熊背梁任团长,这才明白他为何对引水工程感兴趣。熊背梁是个交通要道,是通往西南军事工业以及重工业基地两条道路之一,也是通往吴川军港的必经之路,两千年前交战双方熊背梁曾经反复争夺熊背梁,熊背梁屯兵最高峰共两个集团军近四十万人。

    熊背梁属联盟军第二方面军防区,第二方面军长期在熊背梁安排一个军驻守,由于清江污染守军几万官兵失去饮用水水源,只能净化低洼地雨水,还需从外地以车辆送水,第二方面军逐渐撤离守军,直至最终保留一个团。丁兆勇因工作需要几乎每年都往返一次熊背梁,由于路况比较差因此他大多走另一条道路,直到直属集团军接管熊背梁之后,他为了考察直属集团军走过一次熊背梁,不过当时他是以观看弹球赛的名义在此停留。

    军方车辆持有颁发的通行证,往返熊背梁无需接受检查缴纳通行费,其它车辆需接受检查缴纳费用,收取的通行费用于维护公路,由于路况比较差因此直属集团军垫资修复辖区路段,此后丁兆勇出差时多走熊背梁这条道路。聊起这点丁兆勇对熊背梁之前的几任军官很是不满,私分了不少公路维修费,第二方面军恐怕也从中中饱私囊,免不了夸赞直属集团军一番,如今往来车辆多走熊背梁。

    陈苏丹知道路况改善只是原因之一,熊背梁东西两端的充能站同样功不可没,给往来车辆便利的同时,这两个充能站可算日进斗金,每日车流量达到十万,修复道路垫的资金这几年没全回来也差不了多少。十万车辆八成是大型货运车辆,每天几乎百分百在充能站充能,那天营业额都在五百万左右,一年十七八个亿,纯利润十三个亿,一年几千万的通行费算不上什么。

    丁兆勇每年都要往返熊背梁,对直属集团军接管熊背梁后的变化深有感触,谈及检查站和充能站很是感慨,给过往车辆了极大便利,谈及充能站陈苏丹只说每年营业额大约十几个亿,丁兆勇也不好细问人家具体利润。陈苏丹清楚丁兆勇按照常规可估算出大概利润,但两者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而是天差地别,三两千万和十三个亿不在一个量级,总体来讲通过检查站时间很短,路况改善以及充能站,物流便利等于直属集团军给联盟军帮了大忙。

    墨云这些年很少路过熊背梁,他出行大多空中飞来飞去,不过他对熊背梁的变化同样感到震惊,当初他在熊背梁任职十几个年头,印象中熊背梁可算驻地环境最差的地方。生活用水极为紧缺,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整个熊背梁到处荒草密布,最令官兵难以忍受的是清江污染后难闻的臭气,偏偏熊背梁南风居多,一年十二个月少说也有八九个月臭气熏天。

    这次来到熊背梁,几乎嗅不到一点臭味,墨云为此还特意去了趟司令部南边看看清江,不但清江生态基本恢复,并且意外发现清江上竟然还有座铁索桥,不是因为没有时间,墨云真想去铁索桥对岸走一趟。以前熊背梁所到之处无不是荒草遍地,如今近半已经成为耕地农田,其余荒地有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估计是直属集团军训练留下的印记,道路两旁的树木明显是人工移栽,很难相信直属集团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