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478 坏了(二合一)(第1/3页)

    工行总行的会议室。

    高盛一方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尤其胡祖六,他在方卓进来之后就有种被有心算无心的感觉。

    高盛与工行签订的谅解备忘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彼此之间的商业默契,是已经完成一个大的框架,即便有异议,那也是在这个框架里修改。

    这种时候,方卓能纠集人马大刺刺的踏入这间会议室,本身就释放了一种信号。

    胡祖六知道方卓这个人也听过他的一些事,像郎教授,自己虽然与他的立场不太一样,但同为经济学家,多少有些兔死狐悲。

    除此之外,如果说高盛和工行有了商业默契那方卓这個人似乎最擅长打破商业默契。

    胡祖六回国这些年,频繁现身各种论坛和重要的经济会议上,在行政层面获得了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而他多数的说话口吻往往让人忘记他在高盛的任职。

    以郎咸坪的话来说,“他讲的许多都是错的,但是他讲的话政府特别听”。

    也因此,胡祖六对行政因素是最为敏感和警惕的。

    只是简单的接触,他就有了一个最直接的判断,己方阵容里没有能对得上方卓的影响力的人物,这个男人要由保尔森来亲自出马。

    经济学家吹风归吹风,那还能比得过对方和领导把酒言欢吗

    胡祖六坐在会议室里,心思转动的飞快,一边听着这个拼凑财团的发言,以此来判断他们的目标,一边也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分析突发情况。

    当基金孔豫、德银张红力、合众银行加里、华盛顿银行埃米莉都聊了聊各自机构所擅长的领域,最后的总结之语仍然是由方卓来说。

    他热情洋溢的推销着自己的财团“没有谁比我们,比我,更知道工行这样一个大行对国内金融、民生的重要意义了。”

    “我和各位领导谈了好几次始终坚持认为,工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化运作不能忽视我们本土的合作意愿。”

    在座的除了财团,有一个算一个,包括姜行长和武谦在内,都忍不住在心里把“各位领导谈了好几次”在心里翻来覆去的嘀咕了几遍。

    姜行长和武谦有些不太确定,这是指自己吧

    工行里的其他领导则在心里揣测,各位领导到底是哪些领导

    而胡祖六则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个定性的词汇本土派。

    方卓热情洋溢又滔滔不绝的讲了五分钟,所谈的正是舆情中比较敏感的地方。

    最后,他笑吟吟的收尾“所以,工行是时候考虑高盛财团究竟是不是最合适的伙伴了,我有诚意,也愿意就股份的真正价值有一个开诚布公的磋商。”

    剑指高盛

    抬高价码

    高盛的副总裁费根犹豫了一下,还是示意由胡祖六来给出回应,他尊重熟悉华夏国情的专业人士。

    胡祖六没有惊慌,简单的提出三点疑问。

    “各位领导,工行不能不考虑银行的国际声誉,在已经与高盛达成备忘录的情况下,今天这一趟大谈是否合适,我认为这是一起极其严重的事件。”

    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抛开这一点不说,我对基金是否有充沛的资金还抱有怀疑,刚才方总说他是代表本土的合作意愿这样的资金是否又足够本土呢”

    “以及,高盛、安联、运通三方秉承着足够的真诚态度前前后后与工行谈了足够专业的对接项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