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0章 这就是你家乡的味道!(第1/3页)

    一家人迎着李云海进了堂屋。

    他家是标准的农家土砖屋,黑瓦土墙,木门木窗木楼板木屋柱,坑坑洼洼的泥土地面。外墙都裸露着黄黄的土砖,当路的地方用石灰水刷着这个年代的大字标语。

    土砖是用泥土反复踩踏,形成胶泥,然后将胶泥放在砖模里,制成长一尺,宽和高各半尺的泥砖,经晒干而成。

    李云海家有半间堂屋,四个房间,外加灶房和茅房,这就是80年代的农村房子的理想户型。

    为什么说是半间堂屋

    因为还有半间是别人家的,两家共用一间堂屋。

    农村人通常是聚族而居,住宅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里面的住户少则十来户,多则几十户,走进去,就像走进一個迷宫。一间堂屋就是先祖留给家族的公共遗产。

    父亲李德明,拉着大儿子的手,径直走到堂屋的神龛前,沉着的说道“云海,你能出人头地,成为国家工人,多亏了祖宗保佑,快磕三个头。”

    李家的神龛很简陋,是用红纸写的,上写“本宗李氏历代先祖考妣之灵位”十三个字,有的人家不写本宗二字,那就是十一个字。也有的人家只写天地君亲师五个字。

    李云海磕了三个头,和家人进屋。

    他打开包裹,拿出在省城买的酥饼和糖果来,分发给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他见村里的一群孩子围在家门口,便朝他们招了招手。

    小家伙们立马跑了进来,都把手伸得长长的。

    李云海给他们每人抓了一把糖。

    小朋友们高兴的喊“谢谢云海哥哥”

    李云海拿出给家人买的衣服,塞到每个人的手里。

    弟弟妹妹们一看不是过年也有新衣服穿,高兴的又蹦又跳。

    母亲张淑文,看着儿子买了这许多东西回来,不由得又是喜,又是愁,拉着李云海的手,问道“云海,你哪来这么多的钱,买这许多的东西”

    李云海把买给母亲的衣服递给她,说道“妈,我这个月留在省城没有回来,就是为了挣钱。我学的是无线电,懂电器修理,这门手艺在省城很赚钱。妈,你身上的衣服,打了太多补丁了,换下来吧我给你买了三套衣服呢”

    张淑文拿着衣服,一边看一边说道“太破费了你就算赚到了几个钱,也别这么乱花啊你存起来,将来讨老婆用。”

    李云海看看家徒四壁的土屋,除了生活必需的灶台锅盆,木桌竹椅,碗柜和脸盆架外,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具。

    石板村靠近县城,不算偏远山区,这边通电比较早,但家里也只扯了一根电线,每个房间装了一个五瓦的电灯泡,比起煤油灯来,聊胜于无。

    至于家用电器,一样也没有。唯一带电字的,就是那个老式的手电筒,用两节一号大电池,方便走夜路、夜里到屋外上茅房用。

    李云海本来想多攒点钱,拿回家来,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一新,结果他的钱,全部存死在货里,他身上只有两千多块钱,想翻建房子肯定少了。

    他家人口多,新房面积建小了不实用,在他的设想中,至少也要建一排五间房。中间是堂屋,两边各建一个三室两厅带厨卫的套间,建两到三层楼才够用。

    在农村,80年代的时候,建一座几间房的砖瓦屋,也是需要几千块钱的,是很大的一笔花销,毕竟那时候人们赚的工资比较少,几千块钱相当于是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