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87章 ‘颍川党’的内耗(第1/3页)

    第287章 颍川党的内耗

    钟繇的话,刘虞有些不满。

    南方野心之辈开始动了,朝廷难不成要无动于衷

    但他没有插话,而是在谨慎的观察着刘辩的态度。

    他多年未回京,眼前的陛下有些生疏,比几年前来说,城府更深,行为做事没有那么直接,帝王心术已然深植于心。

    刘辩听完荀彧与钟繇的话,对南方局势的复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没有一个简单易与之辈,袁绍的突然举动,或许藏了更为阴险的心思。

    刘辩沉吟再三,抬头看向刘虞,道“大司马府即刻拿出一个应对方案,晚上朕要看。另外,尚书台、大司马府分别下令,要求南方各将领、州牧、郡守做好准备,等待旨意”

    刘虞神情一振,抬手道“臣领旨”

    荀彧与钟繇注视着刘辩,片刻又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双方眼神里看到不安,以及某种决心。

    荀彧深吸一口气,些许老成的脸上逐渐坚定起来,抬起手,沉声道“陛下,臣等已经商议妥当,在新政之中,加入更多的关于土地大政国策,不日上书,请陛下御准”

    刘辩双眸灼灼发光,猛的坐直身体,道“潘隐,即刻传旨,擢升荀彧为丞相,荀攸为左仆射,司马儁为参知政事,兼领各曹”

    荀彧闻言一怔,没想到还会有兼领各曹,旋即便抬手便道“臣领旨。”

    “免礼。”

    刘辩淡淡说道。

    他心里松口气,如果荀彧等坚持不表态,他就只能更换丞相,这对他长久以来的布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破坏

    好在,荀彧,钟繇等人是识大体的,最后还是妥协了。

    荀彧起身,心里莫名松了轻松下来。

    眼前的陛下太过固执了,固执且危险。

    刘虞不动声色,却越发对这君臣三人的哑谜大感好奇以及警惕。

    直到这一刻,他才深刻明白朝局的复杂到了什么地步。

    刘辩又交代几句,荀彧,钟繇,刘虞三人同时离开。

    望着三人的背影,刘辩双眼眯起。

    抬荀彧入主尚书台,固然是因为荀彧的能力,还因为荀彧没有资历。

    在以往,他需要杨彪的威望来稳住天下士族之心,稳定朝局,以便让他逐步收回权力。

    而到了现在,他大权在握,目标则是要推行新政,所以,他需要一个有能力却又威望不足的丞相,只有这样,才能贯彻他的意志

    对于朝野诸多大人物来说,荀彧,钟繇,荀攸等颍川党的资历太过浅薄了。

    心里推敲一阵,刘辩的目光又落在刘虞身上。

    这位在刘辩继位时三公之一的太尉,与丁宫,刘弘同为三公。

    但三公早就名存实亡,他们上面有录尚书事的大将军何进,宫里还有阉党,可以说徒有虚名。

    而在刘辩继位后,在与何进、袁家的一系列争斗中,这三位的立场偏向于中立,更是与袁家关系匪测。

    最终,刘虞被刘辩送回了幽州,而丁宫,刘弘则在压力下一同致仕。

    刘虞,是他们三个的唯一幸存者。

    但这位在幽州多年,这次被召回京后,态度却与以往迥异,颇有好战之风。

    虽然曾是钟繇的老上司,可与钟繇并不亲近,反倒是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

    看来,还得再看看

    刘辩心里若有所思。

    既要看刘虞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