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69章 科举制(第1/3页)

    第269章 科举制

    永汉四年,十二月中。

    崇德殿。

    刘辩看着手里刘协呈送上来的,关于鸿都门学一案的结案陈词,眉头一直皱着,怒容满面。

    他身前坐着刘协,杨彪,钟繇,司马儁,以及荀攸五人。

    他们相互对坐,目不斜视,却清晰的将刘辩的表情尽收眼底。

    这份结案陈词,是他们多次商议后的结果,尽可能的顾全大局。

    好半晌,刘辩抬起头,没有看他们,而是望着门外跪着的边让。

    刘辩强压着怒火,冷眼环顾在座的五人,冷声道“二十七学生涉案,另有十八博士,还有吏曹,户曹,太仓,刑曹的官吏涉案,大小七人”

    刘协连忙侧身,抬手道“回陛下,御史台已经将相关人等羁押,等候过堂廷尉府。”

    刘辩注视着他,道“你觉得朕这么好欺瞒”

    刘协脸色骤变,猛的起身,抬手道“臣弟不敢”

    刘辩冷哼一声,看向杨彪,道“丞相,你保了多少人”

    杨彪有些艰难的挪动身体,站起来,擦了下脸上的冷汗,道“陛下,臣,臣未保任何人,这些,臣未参与。”

    刘辩直接略过他,看向司马儁,钟繇,荀攸,目光冷峻,道“边让,罢官夺职了事害了那么多人,他这个主官,从从容容回乡养老了”

    门外的边让浑身一颤,眼神苦涩又恐惧。

    他本没有什么野心,想的更多是治学,是以管的不多,不曾想,鸿都门学与太学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要命的是,他的子侄还参与其中

    是以不管如何,边让都没有幸免的道理。

    边让有自觉,但朝廷里的大人物们,想要保他。

    荀攸在一片安静中,抬手道“陛下,边太常,虽然有错,但他并未涉案,且他持身守正,海内咸望,臣请宽宥一二。”

    边让与蔡邕不同,蔡邕有才,可也热衷于功名,是达官贵人们的座上宾。而边让的声名,全部来自于他的治学。

    一个是才华横溢,一个是当世大儒。

    刘辩看了他荀攸一眼,看向钟繇,司马儁,淡淡道“你们三法司,也是一个态度”

    司马儁与钟繇抬手,道“臣请陛下宽宥。”

    刘辩双眼微微眯起,心里的怒火不断上涌。

    他对鸿都门学,太学一直很看重,倾注了不知道多少精力,可到头来,居然还是继二连三的出事,而朝廷这些大员,居然还要他宽宥

    卢毓悄步进来,递给刘辩一个茶杯。

    刘辩面无表情的接过来,轻轻喝了一口。

    刘协,杨彪,司马儁,钟繇,荀攸见着刘辩不说话,心神不由得紧张起来。

    边让是当世大家,如果对他动用极刑,将对朝廷的声望有着剧烈的打击

    而门外的边上,更是紧张到了极点。

    以他的罪责,怎么处置他都不过分。

    砰

    刘辩放下茶杯,抬头看向眼前的众人。

    五人神情立变,禁不住的抬头与刘辩对视。

    刘辩稍作沉吟,道“近年来,朝廷的录仕、补缺,基本上都是在鸿都门学、太学进行。朝廷就算再拮据,每年也会拨给太常大量的钱粮。现在太学、鸿都门学成了这个样子,你们怎么说”

    杨彪似觉得刘辩退让了,心头暗松,抬着手道“回陛下,我朝历来施行察举、举荐之制,太学、鸿都门学之事,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