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6章 刘辩与荀彧的默契(第1/3页)

    第186章 刘辩与荀彧的默契

    王允看着刘辩,愣愣的不知道怎么接话。

    因为刘辩的话,似是而非。

    王允说的是曹操招降了百万计的黄巾军,这些黄巾军大部分是老弱妇孺,需要口粮。朝廷根本拿不出这么大笔的钱粮。

    吃不饱肚子的这些人,再次反叛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之前的几十年,大汉朝重复了太多相似的一幕。

    “关于州牧、郡守、县令的改制,”

    刘辩神情平静,一个个的看过在场的五人,道“要根据现实情况,有条件的推行,不可一股脑子的照搬,对于新政的相关内容,要协调、有序、统筹,该强硬的强硬,该调整的调整。青州经乱多年,须以稳定为主”

    五个人倾身,作聆听圣训状。

    要说大汉朝战乱的地方,首推是凉州、三辅之地,其次是豫州、再次之,便是青州、

    凉州是羌人作乱,打了个底朝天。豫州是黄巾军肆掠,但远没有青州乱的时间长、规模大,更为彻底。

    荀攸连忙抬手,道“陛下,吏曹已在准备今年大考,并已抽调各处官吏,先行补充青州,以定大局。”

    刘辩点头,道“还差一个东莱太守。”

    东莱郡,在青州最东边,三面环海,地域广,人口稀少,朝廷控制力约等于无,是以黄巾军盘踞更多,更为混乱。

    荀彧抬起手,道“陛下,臣举荐颍川名士,父城令戏志才。”

    王允双眼微变,连忙跟着道“陛下,臣举荐荥阳太守王植。”

    颍川党遍布朝野,深为王允忌惮,这戏志才又是颍川人

    刘辩稍作沉吟,看向杨彪,道“丞相有没有什么人举荐”

    杨彪胖脸下意识的绷紧,故作思索片刻,道“陛下,臣举荐侍中种辑。”

    种辑,也属于旧时官吏,在刘辩继位后的一系列改制中,尤其是裁减冗官,种辑被以党羽之嫌,挂了起来。

    党羽之嫌,指的要么是阉党,要么是袁家,还有阴晦的颍川一党。

    王允见杨彪提及这个人,下意识的皱眉,不等开口,刘辩便道“暂且放下。尚书台要尽早补缺青州,再传令给青州朱卿家,命他总理青州军政,尽速剿灭一切匪患,力争年底之前,安定民生。”

    “臣领旨。”杨彪肃色道。

    王允欲言又止了一阵,还是抬手道“陛下,太仓空虚,怕是无力支持青州的平乱。”

    平定叛乱,须要有兵,有兵须有钱粮,平乱之后,更须赈抚。以朝廷见底的国库,根本拿不出多少钱来。

    荀彧余光看了他一眼,道“王公,盐政已经上路,预计八月底之前,可得两万万钱。”

    王允一怔,狐疑的看向他道“荀尚书所言属实为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

    刘辩微微一笑,道“王卿家莫要生气。关于盐政一事,是朕要荀尚书严格保密的。”

    王允见刘辩为荀彧开脱,神情动了动,抬手向刘辩道“陛下,真能得两万万”

    夏税还不到两万万

    荀彧微微侧身,道“王公,户曹决定,盐一事统包统销,由各郡县认领份额,限地限价限人销售,目前北方各郡县认领了近两万万,八月底前,可入太仓。”

    王允闻言,身体坐直,心里急转。

    这还是第一步,只是相对稳定的各州县的认领,一旦其他地方陆续稳妥,各郡县必然也会争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