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0章 应声栽倒(第1/3页)

    第120章 应声栽倒

    刘辩确实比以往更有底气。

    十万大军在手,猛将如云,他自然有底气

    他坐直身体,眸光冷峻,道“裁减冗官一事,虽是王卿家主理,但也是尚书台的事。尚书台要仔细商定,确定具体的裁减名单,征询御史台、九卿等意见,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是朝廷基于冗官众多,靡费国库而定的国策,非是一人一府寺所为”

    四人齐齐躬身,聆听圣训。

    荀攸,钟繇都清楚,陛下这是给王允站台了。

    王允双手不自禁的紧抓着膝盖,眼神越发坚定。

    杨彪绷着脸,心里的不安更加强烈了。

    “五日,”

    刘辩心里斟酌着,道“五日之内,确定最终名单,明文公布,而后逐步裁减。王卿家要统筹各府寺,稳妥有序推进,不要出大乱子。”

    “臣领旨。”王允抬起手道。

    刘辩将四人表情尽收眼底,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下。关于司隶的变革,由尚书台亲自操刀,尤其是钱粮转运、盐政一事,必须尽快推行,明年夏粮之前,朕要看到结果”

    刘辩手握十万大军,可也得有钱粮供养。单靠抄家得来的那些钱粮,根本支撑不了多久,也不能指望用抄家维持国家运转。

    必须要有个健康的赋税体制

    “臣等领旨”四人抬手,沉声应道。

    刘辩目光看向杨彪,道“朕对丞相提交的施政纲要不满意,国政不是丞相一人的,丞相须当召集朝臣共商,全面、细致、统筹,分清轻重缓急、节奏步调,不可闭门造车,耳目闭塞。”

    杨彪脸色一肃,抬起手道“臣领旨。”

    刘辩拿起茶杯,道“关于年号,尚书台选了几个”

    杨彪手还没放下,抢话般的道“陛下,暂且有三个,光熹、昭宁、永汉,请陛下定夺。”

    光熹,就是朝臣之前商定好的,刘辩十分不喜欢。

    “昭宁、永汉”

    刘辩神色沉吟,道“那就永汉吧。”

    “臣领旨。”杨彪道。

    王允,荀攸,钟繇都没意见,这是他们商定出的年号,选哪个都行。

    潘隐悄步进来,递给刘辩一道奏本,脸色恭谨又谨慎。

    刘辩看了他一眼,打开看去,片刻后,他神色不动,瞥了眼杨彪与王允,合起来,笑着道“荀卿家,关于并州的补缺,到位了吗”

    四人对于这道奏本还是很好奇的,但都没有发问,荀攸道“已经基本到位,过几日,臣准备启程前往冀州。”

    应劭为冀州牧,即将到任,荀攸得去为他站台,稳住局势。

    “好。”

    刘辩点头,道“关于盐政,以及朝廷的一系列新政,荀卿家要与应劭好好说清楚。”

    盐政,关乎两地,一个是冀州,一个是益州。

    刘辩手里的这道奏本,就是来自于益州牧刘焉。

    “臣领旨。”荀攸道。他心里清楚,朝廷现在缺少钱粮,盐政已经是朝廷当前第一要务

    “说说其他事情吧。”刘辩道。

    杨彪故作思忖,而后道“陛下,臣举荐东海名士王朗入仕。”

    刘辩一怔,这还是杨彪第一次举荐,暗道这位感觉到压力,想要做事情了

    稍稍想了想,刘辩道“洛阳令如何”

    杨彪小眼睛微睁,心里惊喜交加,面上不变,道“臣认为可以。”

    王允,荀攸,钟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