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机遇(第1/4页)

    林照夏在会仙楼跟蒋离商量接下来的生意,另一边唐时迁抱着两瓶酒回了书院。

    青山书院在京郊,距城里不算远,但腿着走也得两个时辰。

    严氏正和儿媳董氏在厨房里准备晚饭,见这都日落了,还不见人回来,不时往外探头,对儿媳抱怨几句,“你公爹定又是舍不得几文的轿子钱了。”

    婆婆能抱怨,做儿媳的是不敢的,董氏笑着说道“父亲节俭。”

    严氏便叹了一声,家里虽不富裕,但也没穷到坐不起轿子。

    父子二人都在青山书院任先生,每月月俸加起来能有十两,再加上两个女儿的贴补,家里还没到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地步。

    听儿媳说老头节俭,严氏哼了声,“你公爹就是好脸面。”揣着读书人的那份可怜自尊,苦了自己不算,也苦了一家人。

    “上回你大姐来,要塞我银钱,被你公爹看到,好一顿骂。那死老头子,自己不收还不让我收,这是儿女的孝敬,我怎不能收我怀胎十月,辛苦把她们拉扯大,现在她们孝敬我,是她们的孝心,怎就不行了”

    死老头子,倔驴一个。

    生怕被同僚笑话他养不起家,要靠女儿女婿贴补一样,回回把女儿的好意往外推。

    董氏只是笑笑。心里却颇为赞同婆母的话。

    大姐二姐嫁在城里,家中都是官宦人家,过得比自家好多了,两个姐姐也孝顺,时常贴补,拿得多了还经常被公爹训斥,明面上银钱更是不敢塞。

    董氏有时候觉得这个公爹读的书多了,反变得越发迂腐。

    严氏见儿媳不说话,生怕她心里落了对公爹的埋怨,又找补道“你公爹虽时常训斥你大姐二姐,但也是为了她们好,怕她们经常贴补娘家,被婆家人说嘴,她们又没分家,一大家人住着,比不得我们自在。”

    “是。儿媳懂得。”董氏低低应着,手上动作麻利,她就是想贴补娘家,也无处贴补啊,靠夫婿每月那五两月钱吗

    心里直发苦。

    她也是官宦人家女儿,以为嫁个读书人家,将来升官发财,可享清福了,结果,夫婿只考了个同进士,公爹嫌他丢人,路都不肯帮他走,拘着他在青山书院当了个教习先生。

    再看看自己,原来在闺中也是娇养,有下人伺候,现在洗手做羹汤,做各种家事越发麻利,外人还夸贤惠

    董氏心里苦,奈何嫁鸡随鸡,也不敢当着公婆的面抱怨。

    严氏看了她一眼,暗自叹了一口气,她怎不知儿媳心里苦,旧日那些闺友个个得嫁高门,就她落到郊外,连京城都不敢去了。

    儿子寒窗苦读十年,现只能当个教习先生,郁郁不得志,儿媳本以为嫁入可心人家,将来享福无尽,可不曾想和他们挤在书院后头这小小的院子里,也是郁郁不得志。

    正要安抚一番,听见门响,往外探头,就见老头子抱着个匣子走了进来。

    见他一副疲惫的样子,脚下直发飘,也知他定是从城里走回来了,张了张口想骂一句,又忍住了。

    “回来了饭就好了,你进屋歇歇,一会叫你。”

    唐时迁应了声,抱着匣子进了屋,严氏目光落在匣子上,本要问他,见他没有开口解释,以为他要避着人,便也没问。

    不多时,唐家儿子唐望之,在外耍的孙子唐寄文也带着妹妹归家了。

    一家人就着昏豆似的油灯吃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