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三十八章 旁观就好(第1/2页)

    大齐立国二百九十八年,传到至正帝已是十八代。

    国内海晏河清,大齐周围国家和部落畏惧大齐强盛,也不敢大规模来犯,除九边重镇之外,别处已刀枪入库多年。

    没仗打,刀枪剑戟淘换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兵部往各卫营分拨军需,或有或无,或多或少,或新或旧,就没太多人去盘查关注了。不像战时,你少我一件军械,都能嚷嚷得满朝皆知。

    太子掌吏部,秦王管户部,但兵部一直是皇上自己的人。太子和秦王何尝不想往里面安插自己的人手,奈何又担心遭皇上忌惮,只好暗中拉拢。

    现在赵广渊命人把消息透露给太子,太子一查,吓了一跳。

    这些年不只兵部往各处分拨新兵器分配不公,淘换下来的旧兵器破损的兵器也不知去向。兵部账上回收的旧兵器竟是寥寥可数。

    大齐对铁器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除了不能私采,就是外头的铁匠铺要申请生铁,都有定数,官府严格把关不说,还时常盘查铁器去向。

    除了不允许大规模铁器流入民间,防止民乱之外,就是兵部打造的兵器也是严格控制,一块铁的来处去处都要严格登记。

    一般而言,九边重镇,因是对敌一线,为天子和百姓守国门,兵器损耗大,几乎每两年都要淘换一批军械。

    当然,也不是说申报多少就给你分拨多少,报十万件刀枪,能给你三四成就不错了,而且还得拿旧的破损的兵器来换,以防从中谋私谋利。

    一般来说,各军营也知道朝廷的尿性,不是破损的很严重的兵器,自己敲敲打打,修修补补能用就用,实在不堪用的才会交给朝廷回收。

    每逢战罢,都会让士兵去打扫战场,不说兵器甲胄了,就是射出去的箭都要回收。箭头收不回来,箭杆也是要收回的。

    但太子的人一查,新造的兵器流向九边重镇的只有一半,另外一半竟是流向了别的太平卫营。

    而且回收的旧损兵器数目也不对,竟然大幅锐减。且不仅数目不对,这些旧损兵器熔炉后打制出来的新兵器数目也不对,竟有这么大的损耗

    还是说有人从中眛下

    兵器的重要性太子自然知道,就是知道,才狠吃了一惊,几乎把手下的人全部派出去调查。

    破损的兵器没有送回兵部,是真的没有,还是私藏起来了私藏起来是要做什么是私自熔了制造新兵器还是另有他用攒这么多铁器是要做什么

    而且打造出来的新兵器,不仅数目不对,流向也不明。太子心里突突跳。

    “王爷,太子那边的人手几乎全部派出去调查兵器流向了。”

    越王府里,一早上幕僚们正在议事。

    “这倒是好事,不知秦王那边会如何应对。”

    赵广渊听了没有说话,秦王那边如何应对,无非是派人扫尾,不让太子的人查到头上,最后即便查到头上也会极力撇清关系。秦王怎会让这样的事粘身。

    这就差明晃晃告诉别人他要反了。

    就看太子快还是秦王快了。

    再如何遮掩,但做过的事就是做过,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查不到。

    “这些年秦王笼络了军中大批将领,书信往来再是小心,也不可能不露一点风声。”

    有幕僚建议从那些被拉拢的将领身上着手。“王爷,要不要把我们掌握的名单透露给太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