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006 章 日常(过渡章)(第1/5页)

    盛家,外书房中,王重和年不过十三的长柏相互拱手见礼。

    “王重见过衙内”

    “子厚兄何须如此见外小弟草字则诚,子厚兄唤小弟表字即可。”

    电视剧中的长柏和原著中的长柏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性子在细微处也有些许不同。

    “子厚兄,请”长柏虽年纪不大,做派却是一派风光霁月,颇显老成。

    二人跪坐在长案两侧,一十四五岁,只中人之资,瞧着颇为老实的女使为二人奉上香茗。

    客套几句,王重便直入主题“素闻则诚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尚未束发,便已学富五车,有青云之志”

    长柏微微一笑,眼中闪过几分自豪,可看着王重,却又忍不住好奇“听父亲说,子厚兄才是真正的学贯古今,才学过人,若非因家中生了变故,只怕现如今已经登科及第了”

    只是那灼灼的目光中除了好奇之外,还有些许少年人特有的热血和不甘示弱。

    也是,纵使再过老持稳重,可年龄摆在那里,不过十三岁的身体,自小锦衣玉食长大的翩翩公子,所见所闻,不过是内宅那一亩三分地的东西,又能有多少阅历。

    “登科及第”说着王重摇了摇头,感慨着道“哪有那般容易古来多少才学过人之辈,都卡在了会试之前,欲高中进士,除却才学之外,运道、心态,缺一不可”

    看王重的神情不似作伪,见其如此谦逊,想起父亲曾与之促膝秉烛夜谈,又想起那日在楼船文会之上王重的表现,心中对王重的评价不由得高了几分,好感也提升了不少。

    “子厚此言极是”正是因为踏入了科举之路,才能明白王重说的到底有多正确。

    历史上才学过人,留下名篇无数,名传千古,于科举之路上却屡试不中的大有人在。

    远的不说,就说本朝那位写出“忍把浮名,换了低斟浅唱”的杨无端,其才学之高,乃天下士子公认的,世鲜有人及,却恰恰因为这句话,惹恼了官家,让杨无端“且去低斟浅唱,何要浮名。”

    后又在杨无端的试卷上写了一句评语“且去填词”。

    且金口玉言,让杨无端五十岁以后再去科考。

    人至七十古来稀,五十岁再去科考,就算中了,又能在宦海中浮沉几年况且五十岁之后再去科考,当真就能中吗

    那些个主考官们,再看到杨无端的卷子,会让他高中只怕会试之时就被刷了下去。

    聊了几句,长柏忽然想起前些时日,伯父盛维北上之前来家中和父亲说的那番话,不由得好奇的问“听伯父说,子厚不但才学过人,武艺也十分精通”

    “不过是些强身健体的庄稼把式而已,谈何精通,不过是盛伯父抬爱而已。”王重仍旧谦虚。

    长柏却不是那么容易被敷衍的“伯父虽只是商人,然走南闯北多年,自身虽不通武艺,但眼力还是有的。”

    王重道“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危急时刻,以求有自保之力罢了”

    长柏显然没有想到,王重说出的习武理由会是这样。

    “子厚习武难道为了北击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

    “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又岂能只凭自身勇武”王重道。

    长柏心中一凛,当即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子厚有何高见”

    “两国交战,是两个大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而非一战之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