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2章 离谱回家(第2/4页)

    院是弗兰茨的底线,军工企业他们可以办,但是弗兰茨的兵工厂没人可以动。

    同样弗兰茨不介意那些特权阶级投资教育或者是技术领域,但是他们要凭本事竞争,而不是到弗兰茨这里来挖人,或者直接用强权控制代替技术进步。

    事实上风暴之年的到来也给了弗兰茨清算的机会,那群限制弗兰茨的人,此时大多数也在维也纳搞事。

    这群人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坚决限制皇权,绝不能让皇室一家独大。

    其实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他们没法从那种贵族和王权的斗争中醒过来。

    他们不是看不见新的对手,但是他们却不愿抛弃旧有的观念,哪怕是拉着整个阶级陪葬也在所不惜。

    但弗兰茨并不会让他们如愿,既然他们喜欢闹,那弗兰茨就帮他们闹大点。

    弗兰茨得知那些享受特权的大贵族、大商人又跑到了自由派一边,他决定不回维也纳了。

    理由么,当然是铁路不畅。

    其实某些人为了防止弗兰茨回到维也纳已经派了人炸铁路,不过他们派来的人刚好是弗兰茨派过去的间谍。

    弗兰茨的基本盘确实是贵族,但是特权阶级并不等于整个贵族阶级。

    弗兰茨要对付他们,并不是要自绝生路,更不是要背叛自己的阶级。

    恰恰相反,弗兰茨做的是拯救贵族阶级,排除那些淤血。

    将特权阶级等同于整个贵族阶层是很可笑的,没理由好处独享,而锅却要大家一起背。

    维也纳经过弗兰茨这么多年的精心改造,扶植了那么多团体,如果还是无法抗住压力,那么他不介意来一次彻底的清洗。

    当然在那之前弗兰茨会将自己的家人接出来,毕竟到了那个时候皇室的传承就比什么都重要了。

    否则就会像一战后的奥匈帝国那样,用四分五裂已经无法形容,只能说是七零八落了。

    弗兰茨不回维也纳,他也不会闲着。

    好在当年老皇帝就是想将威尼斯打造成奥地利帝国的陪都,之后弗兰茨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时候也顺带经营了这里。

    所以此时的威尼斯完全有做陪都的能力,无论是官僚系统,还是经济系统都是一应俱全。

    至于那些所谓的叛军和起义者,不是将意大利的三色旗丢在水沟里,就是冲进耶稣会的教堂零元购了。

    也许这些意大利民族主义者的转变有点突然,但如果以另一种视角来看就很好理解了。

    大多数起义者只是将革命当成了一门生意,无论是烧炭党,还是庇护九世都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影响力。

    实际上那些人之前之所以会起义是因为他们觉得意大利民族主义者能赢,跟着他们可以捞取好处。

    正如此时出卖并袭击民族主义者,洗劫教堂,同样是因为这样做对那些起义者最有好处。

    换句话讲,谁赢了他们就帮谁。

    这便是小市民的典型特征,他们喜欢用资产阶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没有资本,所以只能去做自己最看不起的马前卒。

    这也是为什么北意大利地区的起义多发生在城市的原因,相比市民,农民更加厌恶风险,所以只要没到活不下去的程度,他们是不会轻易造反的。

    弗兰茨当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只要施舍一些救济粮,再将粮食的收购价格抬高一些。

    那些农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