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一十三章、家宴(第1/4页)

    没有人能在凄风冷雨中一直坚持下去。

    一夜之间,流言四起。

    说的是县里官老爷中饱私囊,把县中常平仓侵吞得干干净净,连一粒米都没有剩下,只以干草冒充。

    又说县令大人为了防止侵吞被查,根本没有上报灾情,所以也不会有朝廷救济。

    还有说县令与城隍是妖魔所化, 因此招致大水,就是为了杀人害命。

    流言皆有考证,一是祖宗托梦,二是灵异所传。

    有鼻子有眼,有凭有据。

    尤其水灾之事,水灾未曾来时就有祖灵报讯、神鬼警示, 都指城隍杀人, 降灾害命。

    当初这流言就传得极广,亲身经历的百姓更是许多。

    那些听信了示警的, 或是迁居投亲,或是买米备粮,如今都侥幸逃得一命。

    没有听信,又或是根本没有能力逃脱的,就成了如今流民的一员。

    本来还是私下传播议论,但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了一种共识。

    再传播出去,就言之凿凿, 如同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

    尤其这些流言非但不是假的,反而有理有据, 或许在传播的时候略有变形, 但整体来说,就是揭破了窗户纸,让人不得不信。

    城隍烧得一把好火, 把县官的遮羞布都烧得干干净净。

    这样一挑拨,不过半日, 就已经群情激奋, 要冲击县衙了。

    什么水贼响马、地主富户,都被裹挟着,没有商量的余地。

    曾繁在其中算是极有威信的,他的声名不是源于势力,不是源于财力,而是流民自己亲眼所见,知根知底。

    比起那些看起来就不是好来路响马水贼,又或者本身就同他们不是一个阶层的富户地主,曾繁无疑更让人信任。

    因此在这一次冲击县衙的过程中,曾繁反而成了领头的人物。

    而曾繁是个聪明人,又得了点拨。

    他并不会因为这样的信任就以为自己可以操纵风云,更明白如果放任激愤的民情肆意燃烧,会把整个吴宁县都烧成飞灰。

    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流民,最后都不会有好下场。

    因此带着人出动之前,就打出了口号赈灾放粮,祭天禳晴。

    要常平仓放粮,要上报灾情请求赈济, 要祭神祭天,平息水患。

    只有合情合理的诉求,才不会把流民和县里的其他百姓彻底割裂。

    否则县里的其他百姓受到威胁,走到流民的对立面,那举目皆敌,更没有活路了。

    庞大的流民步步紧逼,官兵设置的路障根本不能抵挡。

    曾繁带着流民高声急呼“赈灾放粮祭天禳晴”

    “赈灾放粮祭天禳晴”

    流民声势浩大,声音震天响,如同惊雷一般,响彻县中。

    官兵这凝成一片的声音震得倒退几步,看着一个个逼上前的流民,心里生出恐惧。

    有组织和没组织,有纪律和没纪律,有思想和没思想,这是天差地别。

    黑夜里巷道战还没有这样大阵仗,但如今虽然没有直接打上来,但这阵仗已经不是这几百个官兵能挡得住的。

    刘胜与曾繁隔着路障对视,喝问道“你要做什么”

    曾繁道“不是我要做什么,是我们活不下去了。”

    “我们要请县令大人开仓放粮,请县令大人祭祀鬼神,平息水患。”

    “有人说县中粮仓已经没有粮食了,灾情也没有上报朝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