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零七章 状元及第(第1/2页)

    白时谦一直浅笑,站在顾卿爵身侧,觉得这个大长公主的小儿子,还是颇为有趣的。

    “听闻这次科考改革后,落第的学子还可参与一次复试,就放在三日后。”

    白时谦道“如此一来,殿试还得往后顺延,不知四月底,能否顺利进行殿试。”

    “长沣兄不用担心,你的成绩很靠前了。”

    白时谦看着成绩,是有些激动,如果殿试后的结果,与这个相差不大,那就是二甲。

    这样的成绩,足可以让白家从商人,跃居成士族,这是阶层的跨越。

    三日后,是这次省试落第学子复试之日,与正常省试一样,考三天,考完已经是四月初六。

    这次阅卷没有之前的时间长,大概半个月后,复试结束。

    有四名学子通过。

    也就是能与之前一批通过的学子一起,参加殿试。

    殿试在四月初十。

    崇正殿内,早就有内侍将这次省试取得名次学子的位置摆好,本次考试的题目,是赵祯亲自拟定,就连参与这次评审的范冲淹、晏殊、欧阳修等人,也不知道试卷的内容。

    他们三人其实与考生一样,还要现场答题。

    至于最终的答案,归陛下解释。

    考试内容大项还是与省试一样,有策、论、诗赋组成。

    学生要根据自己掌握的儒学经典,结合朝廷实际情况,编写策论,同时强调考生对选自春秋礼记中八个问题的书面表达能力。

    比起省试,内容需要更加透彻,也要看哪位学子,能与陛下的观点不谋而合。

    殿试考试的时间也比较长,从巳时一直考到酉时末。

    试卷交上来后,会立即送往崇正殿的东侧中左门,在那里有弥封官将试卷糊名封装,然后将试卷装入固定的箱子里,送到官家所在的福宁殿。

    参与阅卷的大臣,就在福宁殿,与官家一起阅卷。

    往常都需一两日的时间。

    今年官家让他们几个抓紧阅卷,因为今年的科举考试革新,加了复试这一项,耽搁了好些时日。

    范冲淹和欧阳修,作为省试的主考官与副官考,对顾卿爵的字有些眼熟。

    两人有心想看看官家对这个学子是持什么态度。

    一番商议后,将这试卷放在最后。

    意料之中,官家在看到最后一张,被这试卷上的内容深深吸引,直接点为状元。

    待将名字揭晓,顾卿爵三个字,让赵祯很是高兴。

    这个顾子渊,没有让他失望。

    四月十一日,殿试的结果出来,状元顾卿爵,榜眼阮克明,探花辛梓盛。

    陈克明是白鹿洞书院的学子,辛梓盛是应天书院的学子。

    在仁宗朝,并不是只单单的分为三甲,而是将进士分为六等,第一等五名,第二等称第一甲,第六等为第五甲。

    像顾卿爵与阮克明和辛梓盛,就属于第一等。

    第一等还有两人,分别是与顾卿爵一样,来自崇阳书院的卢嘉寓,还有来自岳麓书院的黎洪跃。

    李端愿在第四甲的末尾,冷中彦与柏承南前后只相差一名,排在第三甲中间。

    至于白时谦,在第二甲的中间。

    顾卿爵赐状元及第,第一等其余四人,赐进士及第,其他都赐进士出身。

    名次拟定好之后,传胪官高升唱读这些进士的名字。

    自然是从第一名状元开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