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19章 征倭(第1/3页)

    第1419章 1419征倭

    1419、征倭

    张良的这封建议书,也意味着大明帝国从最初的工业实验,开始朝着大明帝国深层次的社会制度改变。

    这里,也不得不庆幸当时刘浩将未来诸多历史在朱棣脑海之中一一演化,否则还没有这般顺利的说服朱棣本身。

    要知道,一个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商业制度,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既得利益者们又岂能甘愿割肉三十税一不香吗这可还是朱元璋亲自点头的,也有着绝对的借口不是

    这一场较量,注定了不会容易,但也注定了必然要施行,朱棣也绝不会选择妥协。

    这些,刘浩可不关注,他现在更多的目光还是锁定了郑和,这家伙如今业已将船队带入马六甲区域,再过两个月时间,也该登录大明帝国了,这也意味着大明帝国对外政策即将迎来彻底的改观,也必然会让大明帝国变得更具侵略性。

    工业革命的出现,本就意味着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更意味着无数商品即将走上舞台,大明帝国地盘倒也广阔,但总有尽头,到了筋肉之时,商品也必然会形成积压,也必须寻找出路,不过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罢了。

    与其等到日后必须做出选择,还不如一开始就走上这条道路,当这条道路之中尝到了甜头之后,整个大明帝国就会变得习惯,也将会彻底改变原本外圣内王的思维,彻彻底底的朝着外王内圣转换。

    而后者,却是刘浩至始至终都坚定的思想,也是他乐意继续在大明风华世界继续停留至今的根本原因所在。

    刘浩还是有些小觑了朱棣,已经在皇帝宝座之上做了这么久,帝王心术又岂能不明

    他知道商税改制必然会遭到整个朝堂的反对,强有了的镇压不是不行,可那样也势必会将好不容易出现的大好局面打断,他想了许久,终于想到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说白了,就是妥协而已。

    更直白一点的,就是他朱棣想要得到这一块肥肉,但也必须抛出另一块肥肉给朝中大臣们去享用。

    这一块抛出的肥肉,同样对大明帝国的大臣们也是致命的。

    一个是大规模的加薪,另一个是大规模的引进官员。

    前者倒也无需多言,后者便是设立更多的部门,从京城到地方,都增加官员数量。

    甚至于朱棣为了让朝中大臣更加心动,直接增加了内阁大臣的数量,从原本的三个,一下增加到七员,更是在此之外,设立了一个原本在大清才会出现的军机处。

    不得不说,这份诱惑足够大。

    实际上朱棣最清楚,哪怕今日他不将这块肥肉抛出,未来也必须增设朝廷部门,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原本大明帝国京城这些官员已经不够用了。

    朱棣倒是想要借鉴未来现代世界的制度结构,但也只能想一想而已,他也知道那不适合自家如今的大明帝国,可不妨碍他从中选择有些部门在大明帝国建立。

    比如外交部,比如国防部,比如建设部,又比如将原本的户部拆分,单独将其中的农业部罗列出来。

    在地方上,他更清楚必须做出大范围改变了,将所有事情都压到一个县令身上,那就是将一县之地完全寄托于一个县令本身;

    哪怕这个县令再好,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倘若这个县令不合格,比如贪腐之流,那么给这一县之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