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玄机,善谋宁王(第1/3页)

    王越紧张地低着头,不敢看朱允炆的脸色。

    地方官员勾结藩王,这可是朝廷极为敏感的事,一旦坐实,地方官员要倒霉,藩王也别想安宁。

    对于这种行为,朱元璋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干死地方官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冯胜之所以无罪而被杀,背后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周王没有经过请示,去拜访老丈人冯胜。

    朱元璋是不可能杀掉自己的儿子的,所以,就杀掉儿子的老丈人,甚至连一个罪行都没有定,就这样干掉了冯胜一家。

    能找什么罪行

    冯胜是被动的,他是老实人,女婿上门,总不能赶出去吧若真的赶出去了,罪名也就有了

    王越清楚,若是放在太祖身上,开封同知王文涛必死无疑,虽然新皇仁慈,但也不会容忍这样的事。

    可出乎王越预料之外,朱允炆似乎并没有在意,只是平静地看了看,便将奏折放在一边,没有一句话。

    王越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瞥了一眼朱允炆,却只看到了心平气和,一切如常。

    朱允炆批过几份奏折之后,才对王越说道“东厂办事不错,朕很满意,退下吧。”

    王越惊讶地看着朱允炆,就这样,就完了

    周王的事,也不谈一句

    王越不敢再说什么,宫里的规矩就是这样,你能知道的,就会让你知道,你不能知道的,知道就是找死。

    在王越离开之后,朱允炆拿起周吾北的奏折,仔细看了看,然后召来安全局指挥史顾三审,道“让地方衙门配合,由安全局抓御史周吾北至京师。”

    顾三审有些意外,却没有多问什么,答应之后便离开了武英殿。

    朱允炆处理好奏折之后,揉了揉肩膀,对双喜问道“燕王在做什么”

    双喜回道“昨儿还在大教场,今儿应该还在那里吧。”

    朱允炆走出武英殿,看着远空,缓缓说道“你说,若是燕王知晓周王有异心,他会如何做”

    双喜吞咽了口水,道“皇上,咱家可不敢说。”

    朱允炆平静地说道“但说无妨。”

    双喜认真地想了想,说道“皇上,虽然燕王与周王为兄弟,但燕王心系国事,一心扑在京军整顿与训练中,纵知晓周王有错,皇上惩罚,燕王也不会怨至皇上,毕竟,周王犯错在先。”

    朱允炆知道周王很可能与白莲教存在某种勾连,很可能与洪武二十四年的黄河夺淮有关,却始终没有发作,一方面是因为郁新还需要证据,只靠着一个人两个人的口供,很容易“错怪”周王,到时候周王发难,说自己是冤枉的,一哭二闹,就是不上吊,那事情如何收场

    另一方面,朱允炆不得不考虑朱棣的态度,作为朱橚的亲哥哥,朱棣会不会因为朱橚被惩罚而心怀怨恨,心怀不满,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事。

    虽然朱允炆不相信朱棣与朱橚关系很铁,但兔死狐悲的事并不少见,朱橚被处理了,朱棣会不会认为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朱允炆需要朱棣,所以迟迟不动周王,哪怕是安全局拿到了开封同知王文涛的口供,朱允炆也选择按兵不动。

    动周王易,但消除动周王的后果却是困难的,除非周王亲自认罪,或者有更充分的人证、物证。

    朱允炆尚且没有抵达承乾宫,便收到消息,大宁安全局八百里加急送抵,不得已,再次折返武英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