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一十八章 君臣佐使的火药(一更)(第1/3页)

    从西门安出皇宫,向北便是太平门,在太平门左侧,设置有刑部、都察院,北面设置有大理寺。

    明代的三法司部门,它并不像户部、都督府之类,在城池之内,而是在城池之外。

    这种安排,是有深意的。

    看过南京城池便会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南京城的城墙,它“不规则”,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而是拐来拐去形成的一个围城。

    这种“不规则”的背后,蕴含的是另一种规则

    堪舆术。

    古代皇家建筑,往往都有着“法天象地”的习惯,即按照天象来布置建筑格局。

    星空天象被中国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指的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星象,分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朱元璋又是一个迷信天象与风水的人,在打造南京宫城的时候,便是以“紫微垣”来布局,以彰显这里是“天帝坐也,天子之所居”。

    宫廷有门禁,又是紫微垣,于是,才有了大家熟悉的“紫禁城”。

    “紫禁城”的紫,便是紫微垣。

    在皇城建造上,是以“太微垣”布局,包括衙门、皇宫位置所选,也是依据星象来设计。

    大明京师有十三座城门,是基于“天市垣”中的“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来布置的,那时候设计城门位置,第一要务考虑的不是交通方不方便,路通不通畅,而是考虑符不符合星象。

    别想着你赞助几个钱,皇上就能在你家门口设置公交站了。

    在“天市垣”中,有个星座名为“贯索”,主刑阴肃。

    朱元璋抬头看了看星星,又低头看了看南京城,找到了,贯索对应的是玄武湖左侧,钟山北面,好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到城外去吧。

    所以那时候喊冤,打官司,一般都闹不到皇城去,都在城池外面

    朱允炆走到了“孤凄埂”上,这是一个小高坡,建造着一个牌坊,牌坊上写着“贯城”二字。继续走,便是玄武湖的十里长堤,直通黄库。

    玄武湖分五座岛屿,以州为名,由长堤走入,则是翠洲,再向前便是梁州,黄库便设置在这里。

    其他三州,则被分给了二炮局三司火炮司占据环洲,火铳司占据樱州,火药司最不安全,选设在最深处的菱州。

    眼下火炮司、火铳司、火药司,只有火药司建造完成,绝不是因为火炮司、火铳司建筑进度慢,工人偷懒的缘故,而是因为火药司所在的菱州,本就有宽敞库房与建筑,只需要开几个门,修几条路,置办好家具,调运好物资、人员,基本上就可以开工了。

    火炮司、火铳司不一样,其需要修建的东西更多,甚至还需要搭建数个冶炼炉、打铁铺、铸造铺,还有各类库房,实验靶场等。

    火药司门口,有四个护卫把守。

    掌印太监陆安带人迎礼之后,见朱允炆、顾三审想要进入火药司,连忙拦了下来,说道“皇上,这火药司乃是重地,稍有不慎,便会有极大危险。所以,臣请皇上与指挥史大人,将随身携带火种等易燃之物,包括铁器存放于外。”

    朱允炆微微点头,火药重地,有点火,基本上可以飞天了。

    不愧是安全局指挥史,光是火折子就带了三个,这让朱允炆十分不解,这个时代还没烟草呢,你一个大男人,带那么多火干嘛

    看来这个家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