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65. 第 65 章 千古(第1/3页)

    “刘备陵寝始建于公元223年, 诸葛亮专祠建于唐以前,与刘备的昭烈庙相邻,所以说最开始武侯祠和昭烈帝庙是分开的, 没有合在一起的, 一直到明朝啊,有个王爷,他是个大聪明。”

    朱元璋听着怎么不像是夸奖。

    “他看见武侯的香火比昭烈庙旺盛,于是就干脆把二者合在一起,好家伙, 这是要让备备蹭香火吗”

    李一捂嘴笑道“后来历代统治者想方设法突出代表皇权的“汉昭烈庙”,但成都的百姓偏偏就要称它“武侯祠”,这样的“拉锯战”持续了一千多年。

    主要是吧,武侯确实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大家都发自内心的感激, 一代代留传下属于他的传说,成为一种习俗一种信仰了。”

    “看来这诸葛亮确实声名斐然。”两汉的人都露出意外的神色, 也有可能是刘玄德死的早,统治蜀中没有多少年,而诸葛孔明却是牢牢扎根蜀中那么多年,实实在在的为那个地方做了很多事情。

    刘备思索一下也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如孔明得百姓敬仰了,听天幕说孔明做的那些事情,他都为之叹服, “这是孔明你爱护百姓所以他们知道了, 也回以爱戴啊。”

    诸葛亮微微松了口气, 主公没有介意还好。

    三国以后的蜀中的百姓都不由的点头,他们都是听着武侯的故事长大,何况时至今日他们都还在享受武侯的遗泽, 当然要祭拜武侯感谢他的馈赠啦。

    “说到这个还是重新说一下关于丞相立庙的事情,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死后,由于蜀汉人民对他的热爱,蜀汉国治下的许多地方便纷纷上书,请求为诸葛亮修建祠庙。

    但当时朝廷认为,觉得不合礼制,而且若在京师成都建,也怕冲了祖庙,没有采纳。

    二十多年后,中书郎向充、步兵校尉习隆等再次上表刘禅,请求为诸葛亮建祠立庙,这一次刘禅同意了。

    当然还是不能在成都建庙,只能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但是,蜀中百姓仍不满意,开始四处为诸葛亮建祠修庙,甚至在刘备墓葬旁也建起了武侯祠。”李一简单说了一下,“这件事具体就是这样,其中有什么考量与当时的蜀汉情形也有关吧,这里就不多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君臣合庙的就是刘备惠陵处的这两个庙。

    彼时宋元战争之后,蜀中文化古迹受到重创,于是对杜甫草堂、青羊宫、万福寺等景区予以修缮和保护。

    到了昭烈庙和武侯祠时,蜀王看见了相邻的两个祠庙呈现截然不同的状态,刘备坟茔“孤冢累然”,旁边的武侯祠却香火兴盛,顿时很不是滋味。

    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君臣宜一体”,把诸葛亮请进了昭烈帝庙,咳咳,是不是想让备备蹭香火咱们也不知道,反正就这操作很666。”

    刘备哭笑不得,倒也不至于吧。

    “后来几经战火,可是武侯祠总是能保存下来,大概是丞相的粉丝群里大佬很多的原因吧。

    到了我华夏建国,那十年据说要拆掉各种祠庙,也是周大大说不能动武侯祠,所以顺便把备备的昭烈帝庙给保存下来。”

    “我真的是要笑死了,备备好惨啊。”李一笑了好一会才继续道“不过也很幸运的保存了庙宇。”

    刘备面色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吧,又忍不住松了口气,心里埋怨一下,后人怎么还那么凶残要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