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7. 第 37 章 周郎一顾(第1/3页)

    “说起来写下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经两年, 他心中的忧愁是可以想象的,于是来到赤壁, 看着大江就想到千古风流人物, 又想到连这些风流人物都被大浪淘尽,正常人恐怕都会觉得悲哀,连那样的人物都被岁月带走, 何况自己呢

    然而苏轼不一样,他想,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 那么一个人的荣辱又何以叹悲呢。

    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 那么汲汲于一时功名, 不免过于迂腐了。

    苏轼这心境,这念头之通达简直叫人赞不绝口好嘛。”

    宋朝新派都纷纷表示不屑,有人甚至批评道“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

    他的同党顿时看了他一眼, 倒也不是这么说, 词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苏轼是敌人,所以他们也懒得为了辩驳一二。

    王安石垂眸, 慢慢品味这诗, 点评道“倒也不愧是能流传后世的诗词。”但他却没有对苏轼贬谪之事发表什么看法,反对新政,就是敌人, 即便他再有才, 他也不能容。

    只是, 变法如今陛下早已动摇,如何才能再继续推行变法呢

    “而下半阙写周瑜,将周瑜的才华横溢, 意气风发写的淋漓尽致,最后对比周瑜的功成名就,再想到自己年老无为未免有些感伤,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那些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

    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别人那样的沉溺忧愁,郁结于心,反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不也被大浪淘尽了嘛,何况我呢。

    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

    周瑜

    说好的夸我呢周瑜好气又好笑,但细细品味,又深觉如此,是啊,昔年秦皇汉武何等威名,如今皆已化作尘土,何况是我。

    秦皇汉武接力赛是吧

    苏轼的迷弟迷妹们各个眼睛放光,连连点头,是啊谁怀才不遇,遭遇贬谪之后还能有苏东坡这样的胸怀和境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夸,多夸点,我们就想多听点东坡先生的事迹让全世界的都知道我们爱豆的牛逼

    可惜这是周瑜主场,李一自然不可能理他们的小心思,就算偏题,她也能蛮横的拉回来。

    “当然,苏轼的文才是绝对不用说的,他夸周瑜那就是夸的淋漓尽致,而周瑜自然对得起他的盛赞。”

    “那一夜的火光是那么的盛大明亮,就如同曹操的小心脏是那么的脆弱渺小。”

    曹操谢谢,可以不用特意拿我来对比

    周瑜嘴唇勾起,阳光明媚。

    “周瑜是谁他一手辅佐孙策打下江东的基业,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策的弟弟孙权稳定局势,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

    “可以说,没有周瑜的东吴就和没有诸葛亮的蜀汉一样,失去了灵魂,黯然失色了许多。”

    周瑜凛然,有些话不可乱说,东吴的灵魂应该是他们的君,从前是伯符,如今是将军。

    “周瑜和东吴的缘分要从孙策说起,孙坚率兵北上讨伐董卓之时,孙策将全家迁居到了周瑜家族所居住的舒县,周瑜还把自家的一座房子让给了孙家居住,两家结为通家之好,关系密切,而孙策和周瑜自然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堪称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孙策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