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OR3-EP1:釜山行(18)(第2/5页)

    ,或许有朝一日他们能够避免自己受到额外的关注。更低调地做人,也许就是姜顺德的父母教给他的人生守则。从小到大,姜顺德没有任何值得在意的出格举动,生活得如同隐形人,只有在每次考试后学校公布成绩时,其他同学才会想起自己身边还有这样一号人物。

    当姜顺德成为连环杀人犯后,媒体试图从他的经历中发掘那些能够用于预判的证据,但他们的努力很少得到应有的结果。姜顺德的生活过于平淡,他上学时的老师和同学们想不起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在他们眼中,姜顺德是一个木讷的机器人,一个只会念书的书呆子和老古董。

    “这是目前能够搜集到的证词。”米拉拍了拍坐在前面陷入沉思的麦克尼尔,“如果不是姜顺德在这几年性情大变,那就是他从很久以前便十分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呆板的优等生和书呆子,这也是麦克尼尔过去对东亚裔的看法,即使他如今在日本和韩国真正地了解了实际情况,他并不认为这种印象存在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一方面,人们不遗余力地吹捧优等生,并且希望每一个儿童都向着优等生的方向努力;另一方面,所有人却又在心中怀着嫉妒甚至仇恨,贬斥优等生为只会做题的废物。以上两种观点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矛盾的心理是麦克尼尔见证到的常态。表面上的恭敬与礼貌可能代表着敌意,等到所有人都学会了戴面具之后,真性情的天真派就会成为所有人眼中的怪胎。

    姜顺德一家的悲剧是从姜顺德来到韩国的第十个年头开始的。那一年,朴明德成为了韩国的总统,并雄心勃勃地宣布了他的改造计划。朴明德总统和他的专家们认为,韩国在21世纪的前十几年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根源在于对市场的过多管制。只要全方位地减少对企业的限制,采取诸如减税等手段,就能让市场恢复活力,进而带动韩国的经济继续增长。这位总统的奇思妙想极大程度地改变了韩国,使得韩国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中午12点16分左右,驱车赶到那家公司现今办公地点的麦克尼尔,从一名形迹可疑的雇员身上拿到了装满复印件的文件袋,并匆忙地跑回轿车内,和自己的同伴们翻阅着这些记录着时代变迁的重要档案。

    “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麦克尼尔的脸色变得发青,“这样说来,韩国人打算把朴明德送进监狱,也就顺理成章了。他所谓的减少管制,实质上变成了没有管制,也就是真正的无法无天。”

    鉴定书和处理意见上的签名预示着姜顺德的父亲遇到了怎样可怕的结局。在一起工地事故中,姜顺德的父亲遇难,而公司认为其家属没有任何理由索要赔偿。受雇于企业的律师从法律中寻章摘句地进行解释,大言不惭地声称工伤是由员工自己的疏忽造成,和企业完全无关。得不到任何赔偿的姜家从勉强维持生活的边缘掉落,成了不折不扣的贫民群体。没过多久,姜顺德的母亲选择了自杀。

    “你跟我说过,那天你在半路上遇到了准备摘取器官的人体器官贩子。”伯顿紧紧地攥着这些显现出了褶皱的复印件,“他们把理念理解错了。这些东亚地区的做题专家和书呆子根本读不懂什么叫自由”

    “其实我们的理解也有各种偏差”麦克尼尔咳嗽了一声。

    “确实如此,但我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